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及其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是生物活性小肽的良好来源,在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大豆肽的来源、代谢途径、制备方法、生物活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纤维饲料(DCGF)、青贮玉米、苜蓿干草间组合效应,将DCGF与青贮玉米以0100、1585、2575、3565、4555、1000比例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体外发酵指标、单项组合和综合组合效应值影响,选择DCGF与青贮玉米理想组合比例(X);再与苜蓿干草以0100、2080、4060、6040、8020和1000组合发酵,筛选3种饲料间适宜组合比例。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各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DCGF比例增加,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逐渐提高;多项组合效应指标评定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组合时正组合效应值最大。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8020比例组合时产气量最大,以6040比例组合时氨态氮组合效应值最大,以8020组合时总挥发性脂肪酸组合效应值最大。综合组合效应指数,表明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时效应值最大。由此可见,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比例组合较为适宜,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运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和NRC模型分析比较发酵湿玉米纤维饲料(FWCGF)、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苜蓿和青贮玉米(CS)的营养价值,预测FWCGF替代或部分替代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的可行性。从黑龙江省不同牧场采集饲料样品,测出4种原料的常规营养成分,然后利用CNCPS模型剖分4种原料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分,再通过NRC模型估测待测饲料的可消化养分和能值。结果表明:FWCGF的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3种饲料(P<0.05),FWCGF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FWCGF的真蛋白质最高(P<0.05),FWCGF的瘤胃可降解蛋白质、可代谢蛋白质、总可消化养分和净能最高(P<0.05)。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原料,FWCGF的可利用蛋白和纤维含量丰富,是奶牛日粮中纤维类、蛋白类粗饲料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辣木梗叶替代基础饲粮中50%苜蓿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浆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8头产后100~150 d,经产,体重、胎次、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健康的荷斯坦奶牛,每4头为1组分为2组进行交叉试验。试验(A)组饲喂用辣木梗叶替代基础饲粮中50%苜蓿的试验饲粮,对照(B)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8 d,其中前15天为预试期,后3天为试验期。采集血样及奶样,并记录干物质采食(DMI)量和产奶量。结果表明:1)与B组相比,A组奶牛的DMI显著增加(P0.05),产奶量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且显著提高了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有降低乳体细胞数的趋势(0.05≤P0.10);2)A组奶牛血浆中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有下降的趋势(0.05≤P0.10);3)与B组相比,A组显著提高了奶牛血浆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浆中免疫球蛋白G(Ig G)的含量(P0.05)。因此,辣木梗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改善奶牛血浆生化指标,提高奶牛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可作为优质粗饲料应用于奶牛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10头荷斯坦经产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214±38)d,平均乳产量为(26.2±2.4)kg/d,平均体重为(727±65)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试验设计2种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的试验饲粮,分别为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62.3%(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低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L-RDS)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72.1%(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高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H-RDS)。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期,过渡期7 d,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显示:1)相比L-RDS组,H-RDS组有机物和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有升高趋势(P=0.07),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相比L-RDS组,H-RDS组尿素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有降低趋势(P=0.09),摄入氮、乳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及它们占摄入氮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尿中总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产量亦无显著变化(P0.05)。3)饲粮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对泌乳性能和氮平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咖啡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形态及ITS序列对咖啡炭疽菌进行了鉴定,其次通过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咖啡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适合的温度为28~30℃,pH为7~8。赖氨酸和L-甘氨酸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光照及碳源对菌落生长影响则不明显。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7.5%腈菌唑对咖啡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30.79 μg/mL;其次为95%粉锈宁,其EC50为216.30 μg/mL;接着为97.2%百菌清和98%抑霉唑,其EC50分别为305.61、360.77 μg/mL。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求不同批次玉米及其副产品(玉米皮、玉米胚芽(带壳)、玉米胚芽饼、玉米蛋白粉)常规营养价值和脂质分子结构及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和常规营养分析技术,分析样本的脂质分子功能团结构与常规营养成分。这些振动谱带的功能团特征参数包括CH_3反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942~2 934cm~(-1))、CH_2反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905~2 903cm~(-1))、CH_3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866~2 850cm~(-1))、CH_2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834~2 832cm~(-1))的光谱区域及峰高位置,不饱和脂质(ULB)伸缩(峰高位置,ca.2 987~2 986cm~(-1))和脂质酯的羰基(LECC)伸缩(峰高位置,ca.1 734~1 730cm~(-1))的峰高、峰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值。本次试验还通过聚类分析(CLA)和主成分分析(PCA)来识别分子光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玉米与其副产品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批次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两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光谱特征分析显示,玉米与其副产品之间的光谱分子功能团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批次间LECC峰高值和CH_2反对称/CH_2对称伸缩峰高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除CH功能团部分,其他光谱参数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聚类分析(CL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批次间的脂质光谱分子结构不能完全分开,而玉米胚芽与玉米胚芽饼在CH_3和CH_2不对称和对称伸缩区域(ca.2 984~2 781cm~(-1))、ULB光谱区域(ca.3 016~2 971cm~(-1))和LECC光谱区域(ca.1 826~1 693cm~(-1))中均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组成,然而,其他饲料样品间在脂质生物聚合物构象中仍有相似之处。4)大多数脂质分子功能团参数与其化学成分粗脂肪(EE)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玉米及其副产品的脂质分子结构与常规营养特性间存在相关性,为利用FTIR技术分析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湿玉米纤维饲料同常用粗饲料在瘤胃降解特性和小肠消化率的异同点。选用2头体重550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发酵湿玉米纤维饲料(FWCGF)、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采用尼龙袋法和三步体外法测定4种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以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小肠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1)FWCGF的CP含量显著高于WCGF、苜蓿和全株玉米青贮(P0.05);苜蓿的SP、NPN、NDICP和ADF含量最高,FWCGF的ADF含量显著低于WCGF(P0.05);FWCGF的EE含量显著高于WCGF的EE含量(P0.05)。(2)4种饲料的DM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WCGFWCGF苜蓿全株玉米青贮;4种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FWCGFWCGF全株玉米青贮苜蓿;4种饲料的NDF有效降解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全株玉米青贮苜蓿FWCGFWCGF。(3)WCGF和FWCGF的RUP小肠消化率和小肠可消化蛋白质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最高。综上可以得出,FWCGF和WCGF均含有高含量的可利用蛋白质和可利用纤维,并且FWCGF可以提高可利用蛋白的含量,有较高的DM和CP的瘤胃降解率,通过酿酒酵母发酵处理可有效保持WCGF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利用全混合日粮(TMR)体外发酵参数预测奶牛的生产性能,采集2头体重550kg、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并取40种不同的TMR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发酵24h的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含量,以及甲烷(CH4)排放量、微生物蛋白质(MC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体外蛋白质消失率(IVCPD)和体外有机物消失率(IVOMD)等指标。记录饲喂不同TMR的奶牛对应的生产性能(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并与奶牛生产性能之间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1)产奶量与丙酸含量(r=0.37,P0.05)、MCP(r=0.40,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但与IVCPD(r=-0.44,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脂率与乙酸含量(r=0.55,P0.01)、甲烷排放量(r=0.36,P0.05)、MCP(r=0.40,P0.05)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乳蛋白率与MCP(r=0.91,P0.01)、IVDMD(r=0.44,P0.01)、IVCPD(r=0.4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是与IVOMD(r=-0.56,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2)奶牛的生产性能可用体外发酵参数作为预测因子进行预测。产奶量(kg/d)=29.72-0.86IVCPD(R~2=0.73,RSD2=47.26,P0.001);乳脂率(%)=0.40+0.06AA(R~2=0.91,RSD2=0.15,P0.001);乳蛋白率(%)=1.52+0.06MCP(R~2=0.78,RSD2=0.01,P0.001)。奶牛的生产性能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表明预测方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籽用南瓜是以种子作为主要食用器官或加工对象的南瓜类总称,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我国籽用南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每年产生大量籽用南瓜副产物,主要包括籽用南瓜果肉、南瓜籽油、南瓜籽饼粕和南瓜籽皮等。本文综述了不同籽用南瓜副产物的营养价值特性和应用现状,并结合副产物中营养成分的特点阐述了籽用南瓜副产物的生物学作用,为合理科学地利用该副产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