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 通过混池测序对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ASP)技术在1 160头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中进行SNP分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采用线性模型进行SNP与11个繁殖和产奶性状基于单位点和单倍型组合的关联分析。【结果】 在PIK3CB基因中共检测到了17个SNPs,筛选出7个SNPs用于后续分析。关联分析发现,7个SNPs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P<0.05;P<0.01);位于外显子区域的g.130433743 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和位于可变剪接区域的g.130448069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其经产牛首末次配种间隔、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低,体细胞评分最高,上述基因型个体具有较短的首末次配种间隔,而产奶性能相对较差;g.130387717 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其初配日龄和青年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最低,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高,该基因型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均较好,上述3个SNPs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候选位点重点关注。单倍型分析发现,PIK3CB基因的g.130387717 G>A、g.130430832 A>-、g.130433743 A>G、g.130433982 C>T、g.130446073 C>T和g.130448069 G>A 6个SNPs紧密连锁形成一个单倍型块,且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5;P<0.01),其中H2H3和H2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较好,为优势单倍型组合。【结论】 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多态性与繁殖和产奶性状存在关联,g.130433743 A>G、g.130448069 G>A和g.130387717 G>A位点可作为潜在分子标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平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avar.vilmoriniana)为研究对象,分离了62株珙桐内生真菌,并根据菌株形态学方法,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种属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2株珙桐内生真菌分属于6个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52。  相似文献   
4.
以4个天麻品种乌天麻、红天麻、绿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试材,采用箱栽的种植方法并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对比分析了4个天麻品种在相同条件下的种植效果及毛细管电泳测定的生化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种植5个月后产生的米麻数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米麻生长势最好的是红天麻;种植17个月后产生的白头麻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白头麻的质量存在着明显差异,质量最大的是红天麻,均值达到3 042.20g;4个天麻品种种植17个月后的白头麻采用毛细管电泳测定的生化指纹图谱中可见4个较大的峰,其中峰4与峰1的特征明显,乌天麻峰4与峰1面积比≥1,未表现出种内变异。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娟姗牛泌乳曲线的特征及其305 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两品种泌乳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1 721头娟姗牛和6 093头荷斯坦牛的日产奶量连续监测记录,利用Wood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特征确定了高峰奶、高峰日、日产奶量变化速率、各泌乳阶段产奶总量等指标对泌乳曲线进行剖析。利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娟姗牛305 d产奶量的影响及两群体泌乳曲线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Wood模型对娟姗牛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泌乳曲线拟合度(R2)可达0.86;2)娟姗牛305 d产奶量受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影响显著(P<0.05),较高胎次及春季产犊的娟姗牛305 d产奶量更高;3)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曲线在高峰奶、高峰日及日产奶量变化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娟姗牛的高峰日较荷斯坦牛提前了39.84天,而高峰奶占总产奶量的比例较荷斯坦牛高0.036%,且娟姗牛的泌乳主要集中于泌乳前期(1~99 d),在泌乳后期(200~305 d)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利用连续测定的日产奶量记录全面揭示了娟姗牛的泌乳特征,同时通过与荷斯坦牛泌乳曲线的比较为研究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种间差异提供了有用信息,为今后利用连续监测的日产奶量记录进行奶牛产奶性能的遗传选育和牛群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试验对天麻共生萌发菌MY-001的栽培种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液体发酵条件为:液体菌种培养器的气压为0.020MPa,发酵液主要成分中红糖、麦麸和蛋白胨的最佳比例为红糖10g/L、麦麸15g/L、蛋白胨1g/L,萌发菌菌丝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其观测值与逻辑斯蒂方程拟合值的拟合度较高(R2=97.7%),发酵培养144h后生物量趋于稳定,栽培种基质最合适的比例为壳斗科植物树叶60%、阔叶树木屑30%和麦麸10%。  相似文献   
8.
旨在比较不同方法对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的基因组预测效果,选择最佳的基因组预测方法及信息矩阵权重组合(τ和ω)用于实际育种。本研究利用北京地区33个牧场1998—2020年荷斯坦牛群繁殖记录,分析了3个重要繁殖性状: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CF)、青年牛配种次数(NSH)和成母牛配种次数(NSC)共98 483~197 764条表型数据。同时收集了8 718头母牛和3 477头公牛的基因芯片数据,根据具有芯片数据的牛群结构划分为公牛验证群和母牛验证群。随后,通过BLUPF90软件的AIREMLF90和BLUPF90模块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BLUP)和一步法(ssGBLUP)对3个性状进行基因组预测,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根据准确性和无偏性来评估。结果表明,3个繁殖性状均为低遗传力性状(0.03~0.08);ssGBLUP方法中,各性状信息矩阵的权重取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因组预测的效果;ICF、NSH和NSC在母牛验证群下的最佳权重取值分别为:τ=1.3和ω=0,τ=0.5和ω=0.4以及τ=0.5和ω=0;在公牛验证群下最优权重组合分别为:τ=1.5和ω=0,τ=1.3和ω=0.8以及τ=0.5和ω=0;基于最佳权重的ssGBLUP方法准确性较BLUP和GBLUP方法准确性分别提升了0.10~0.39和0.08~0.15,且无偏性最接近于1。综上,使用最佳权重组合的ssGBLUP时,各性状基因组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和无偏性,建议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性状基因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宁夏地区荷斯坦牛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旨在探究青年牛繁殖性状遗传能力群体遗传参数,评估不同配种季节间青年牛繁殖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G×E)。本研究利用宁夏地区12个牧场2007—2019年荷斯坦牛繁殖事件信息记录,计算青年牛繁殖性状包括:首配日龄(AFS)、初产日龄(AFC)、首次配种后56天不返情率(NRR56)、首末次配种间隔(IFL)、妊娠期长短(GL)和首次配种受胎率(CR)共30 645~44 888条表型值数据。通过DMU软件的DMUAI模块使用单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性状遗传力,使用双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性状间遗传相关和不同配种季节间同一繁殖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程度(不同环境下同一性状间的遗传相关,r)。结果表明,AFS遗传力为0.483±0.013,AFC遗传力为0.231±0.015,青年牛NRR56、IFL、GL、CR遗传力及标准误分别为0.031±0.007,0.038±0.008,0.216±0.017和0.031±0.007;青年牛IFL、GL与AFC间有显著正相关(IFL-AFC:0.812±0.019,P<0.05;GL-AFC:0.119±0.053,P<0.05),NRR56和CR与AFC间有显著负相关(NRR56-AFC:-0.274±0.086,P<0.05;CR-AFC:-0.532±0.065,P<0.05)。除IFL在夏季与秋季间和CR、NRR56、IFL在秋季与冬季间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外(r>0.8),CR、NRR56、IFL在其他季节间均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r<0.8)。在CR中,春季配种与冬季配种间的遗传相关最低,在NRR56、IFL中则是春季配种与秋季配种的遗传相关最低。结果显示,青年牛生长发育能力和妊娠维持能力具有较大遗传选育潜力,而受胎能力易受环境影响。青年牛繁殖性状的遗传表现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因此,在进行遗传评定时需要考虑配种时的气候环境差异,优化评估模型以提高育种实践中遗传选育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珙桐科单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世界著名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对珙桐的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繁育研究、植物化学成分和分子生物学遗传信息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