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针对饲粮非淀粉多糖(NSP)酶的海量筛选工作和动物试验间的可比性差等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体外模拟法优化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NSP酶谱。首先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研究NSP酶的添加水平与饲粮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的关系。在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果胶酶6种NSP酶,分析各NSP酶对饲粮IVDMD的作用效果。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筛选2种饲粮中6种NSP酶的最佳酶谱。结果表明:1)6种NSP酶的添加水平与2种类型猪饲粮IVDMD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2)α-半乳糖苷酶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28%,木聚糖酶对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最高,达到了1.95%。3)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533.6 U/kg、木聚糖酶9 983.7 U/kg、β-葡聚糖酶1 014.4 U/kg、β-甘露聚糖酶4 080.6 U/kg、α-半乳糖苷酶251.6 U/kg和果胶酶107.3 U/kg。玉米-杂粕型饲粮的最佳酶谱为:纤维素酶960.0 U/kg、木聚糖酶17 177.6 U/kg、β-葡聚糖酶405.8 U/kg、β-甘露聚糖酶19 023.2U/kg、α-半乳糖苷酶307.2 U/kg和果胶酶96.9 U/kg。4)优化后的酶谱使玉米-豆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26%,使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提升了3.75%。由此可见,6种NSP酶联合使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生长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杂粕型饲粮的IVDMD。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以玉米作为猪的能量饲料 ,但随着养殖业发展对玉米需求量加大和国际市场上玉米行情的变化 ,造成玉米采购难和价格上扬 ,尤其在非玉米主产区 ,玉米的短缺成为限制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在非玉米主产区往往小麦的来源较广 ,其价格也较为稳定 ,而且在小麦收获季节 ,其价格和玉米相比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 ,今年夏季两者差价更达0 .30元 /kg以上。本试验旨在探讨猪日粮配方中小麦替代玉米后的猪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 ,目的找到替代玉米的配方 ,从而使养猪业者在饲料原料价格变动时 ,有更多的选择 ,达到节约饲料…  相似文献   
3.
饲料霉变是困扰世界饲料业和畜牧业的一个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饲料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分类、霉菌生长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饲料霉菌和毒素的分析测定方法,并对饲料霉菌对动物的危害以及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微乳液法等方法在量度1~100nm范围内研究原子、分子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技术,物质被用"纳米"技术"细化"之后,即失去原有的特性,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学科,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领域。饲料营养物质在纳米状态下,由于暴露在颗粒表面的原子数大大增加,其理化特性完全改变,不仅营养价值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