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市作为全国知名的茶产区,茶产业发展很快,但茶产业人才培养滞后,创新能力不足。通过对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茶产业人才状况的调研,提出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加强茶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培训等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山市发展有机茶的优势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忠 《茶业通报》2002,24(2):10-10
面临世界茶叶消费新趋势,黄山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为此笔者就我市生产有机茶问题谈几点认识。1我市发展有机茶优势1.1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有机茶的生态环境我市地处皖南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约有70%左右茶园位于深山老林之中,且气候湿润,降雨量达1700多mm,空气清新,水质纯净,茶园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这些分布于山区的茶树,基本上不受工业和人为污染,属于无公害自然茶。只要在茶园管理上实行无污染科学管理,无须进行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均可能成为有机茶,这样就为我市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长尖叶墙藓植物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讨耐旱及耐低温藓类植物的特征。[方法]取一部分新鲜的长尖叶墙藓,用超声波清洗仪进行清洗,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结果]叶干时紧紧贴于茎上,叶细胞多疣,中肋突出,叶尖呈毛刺状。[结论]长尖叶墙藓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苔藓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4.
黄山市茶叶质量安全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业是黄山市最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在全市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努力,茶产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开发名优茶和有机茶、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和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大旱之年再现奇迹——屯留县机械化旱作农业经验初探□贾延明宋文忠8年来,屯留县坚持实施以机械深耕、秸秆还田、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和机械镇压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旱作农业(以下简称机旱农业)技术,使土壤团粒结构不断增加,理化性状逐步改善,肥力水平有效提高,蓄...  相似文献   
6.
黄山毛峰是我国传统名茶,其"状似雀舌,白毫显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冲泡后,雾气凝顶,清香高长,汤色黄绿,滋味鲜浓,回味甘甜"的风格,深入国内外友人的赞赏.1955年,产于歙县的"黄山毛峰"就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86年又入选为国家礼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产销体制、消费市场变化等原因,黄山毛峰受到冲击,产品质量下降,声誉受损.特别是从2001年7月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商检卫生棕准10种农药允许残留量比此前标准严格10~20倍,使茶业经济面临更大挑战.面对新世纪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黄山市政府提出把黄山市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创建黄山毛峰有机茶基地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茶是当今时代的世界性饮料。我国是茶的祖产地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人体健康的关注 ,消费者对无污染 ,无公害、纯天然的有机茶需求日益巨增 ,做为我省最大的茶叶产区 ,面临世界茶叶消费新趋势 ,市政府提出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为此笔者就我市生产有机茶问题谈几点认识。1 我市发展有机茶优势1 1 具有得天独厚发展有机茶的生态环境据调查 ,我国 10 0多万公顷茶园中 ,约有一半以上茶园处于远离城镇的山区 ,而我市地处皖南山区 ,树林覆盖率高 ,约有 70 %左右茶园位于深山老林之中 ,这里空气清新 ,水…  相似文献   
8.
9.
自1997年开始,屯留县农机部门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认真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保土、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在推广过程中,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了农机部门、农机大户、农户3个层次共筑平台、合力推进的局面,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全县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了1333.3hm^2,辐射推广面积1333.3hm^2。这些保护性耕作区域耕地质量不断改善,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万kg/hm^2,比对照田提高15%,  相似文献   
10.
屯留县农机局认真总结水地、旱地、山地小麦高产的典型经验,突出抓了“更换优种、地膜覆盖、秸秆还田”三大技术措施,通过增投入,抓覆盖,攻单产,使水地小麦平均每 1 hm2产量达 6 000 kg,旱地、山区小麦平均每 1 hm2产量达 3 750 kg,特别是在 2000年全县降雨量不足 20 mm,且风多、气温偏高、损墒严重的情况下,小麦生产仍取得较好收成。该局抓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做法是“三抓三到位”。 1.抓领导 促组织措施到位 为保证小麦秸秆覆盖工作的顺利推进,屯留县农机局加大了领导力度,强化了行政措施,主要采取了以领导责任、资金投入、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