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9月底上海市崇明县东平林场153.3hm215年生水杉人工林遭到油桐尺蛾BuzurasuppresariaGuenee严重危害。经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该虫在崇明地区一年发生2代,应用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BSNPV)+青虫菌防治效果达90.1%,一次防治控制多代,至今没有复发  相似文献   
2.
同型巴蜗牛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贝或幼虫越冬,越冬后的成贝在4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每头成贝产卵10-56粒,平均约22粒,卵期平均约18天,卵的孵化率为67.80%-69.505,秋季发生量大于春季,在一平方米范围的桔园内越冬死亡率可达38.43%-90.23%,幼贝的越冬死亡率明显高于成贝。  相似文献   
3.
我国野生白头鹤研究现状及保护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野生白头鹤种群濒危现状,我们搜集近15 a关于白头鹤的科学研究文献与报道,并将其按种群数量与分布和野外生态学进行归类.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白头鹤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群数量分布调查与越冬生态的研究方面:此外还涉及到食性研究及迁徙等报道;关于白头鹤繁殖生态的生物学信息比较匮乏,尤其是繁殖期巢址生境的选择未见报道,有待于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越冬白头鹤警戒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1月至2月和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越冬期白头鹤(Grus monacha)的警戒性进行了观察.通过集群大小与警戒个体比例,说明鸟类越冬集群的生物学意义,同时研究了鹤类对人类不同干扰类型的耐受性.结果表明:白头鹤集群大小对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集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随集群增大而减小.当鹤群数量超过90只时,警戒个体的比例降到最低((x-)=17.8%),此后保持恒定.白头鹤在农田生境中的警戒观望距离为(408.8±43.3)m,在滩涂生境中为(378.6±32.5)m.白头鹤对人类和机动车(船)的观望距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人类活动敏感,而对机动车(或船)的警惕性次之.在人类二次干扰条件下,白头鹤的观望距离(F=11.797,P=0.003)、躁动距离(F=44.058,P<0.001)和逃逸距离(F=130.035,P<0.001)均显著增加,其中逃逸距离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5.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适应性强,生长快,分布栽培区域广,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北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然而臭椿基因资源的挖掘保存以及臭椿在多种生态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种群差异的选择利用,至今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树种群体的地理变异是林木选择育种的基础。开展臭椿种源研究正是为揭示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从而提高臭椿选种遗传效益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于198d年起着手收集臭椿自然分布范围内的试验用种,1986年开始进行臭椿种源的育苗试验,现将苗期阶段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同型巴蜗牛在上海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成贝或幼贝越冬。越冬后的成贝在4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每头成贝产卵10~56粒,平均约22粒.卵期平均约18天,卵的孵化率为67.80%~69.50%.秋季发生量大于春季.在一平方米范围的桔园内越冬死亡率可达38.43%~90.23%,幼贝的越冬死亡率明显高于成贝.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引进6个不同种源地的北美香柏种子,选用先进的穴盘育苗技术,在上海地区进行种源、播种时期和覆盖材料等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种子在发芽率方面,出苗始期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后期出苗率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源幼苗生长高度在出苗始期等各阶段的差异均不显著。种子、种苗受覆盖材料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定植后高生长缓慢,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油桐尺蛾危害大面积水杉林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9月底上海市崇明县东平林场153.3hm^215年生水杉人工林遭到油桐尺蛾严重危害。经调查研究了防治试验,该虫在崇明地区一年发生2代,应用油桐核型多角体+青虫菌防治效果达90.1%,一次防治控制多代,至今没有复发。  相似文献   
9.
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0%克线磷乳油、3%克百威颗粒剂、35%阿维菌素乳油及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种药剂,分别以6种浓度梯度对松材线虫进行室内药剂生测,初步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为40%克线磷乳油,其最佳的使用浓度为200mg/L。  相似文献   
10.
1988年,上海市崇明县东平林场发现大批水杉受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Guenee)危害。该虫在上海地区为害水杉属首次发现,从树冠顶梢开始逐步向下食害,夜间取食,白天状似水杉枝条静状于树枝上或横贯于枝丫之间。有水杉与阔叶树的混交林及阳光较为充足的林地受害重。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