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曲霉毒素中毒是鸭群因采食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对雏鸭尤为敏感;低剂量下即可引起雏鸭发病;临床上以肝脏受损、肺脏结节、消化机能障碍、浆膜出血和神经症状为主,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对养鸭业危害极大。1病原黄曲霉的分生孢子梗的壁厚、无色,多从基质生出,长度小于1毫米,顶囊下面的分生  相似文献   
2.
正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1986年在中国首次分离到本菌,到目前已有30多个年头,流行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是目前危害养鸡业较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侵害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率可达30%~60%,死亡率可达5%~20%,产蛋率下降10%~40%,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该病呈上升趋势,流行又有  相似文献   
3.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正免疫操作是鸡群免疫的重要环节,不良的免疫操作会给鸡群带来严重影响,对其生长性能也会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现将在技术服务过程中一例开产蛋鸡颈部皮下注射注射操作不当的诊疗体会与大家分享。1案例基本情况海蓝褐蛋鸡,360日龄,4000羽,免疫日龄337日龄,颈部皮下免疫新支流(原来都是腿部肌肉注射),免疫剂量0.6毫升/羽,免疫后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江山市某养殖小区饲养的一批130日龄蛋鸭发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鸭瘟感染。采取紧急免疫措施,疫情得到控制,针对目前鸭瘟的流行情况,提出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7.
近几年蛋鸡换羽被大家逐渐认可,一方面在鸡蛋行情好时能够延长产蛋期,另一方面规避一些养殖风险.在换羽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关注及时免疫疫苗,否则会带来严重疾病风险.本文结合技术服务过程中一例换羽蛋鸡从发病过程、剖检症状、实验室检测、处置及预后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禽脑脊髓炎(AE)自1930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之后,现已遍及世界各地,当时多是雏鸡发病,后来由于种鸡加强了禽脑脊髓炎的免疫,蛋雏鸡早期获得较好母源抗体保护不至于发病,而产蛋鸡由于无禽脑脊髓炎疫苗的免疫,发病日趋严重,已成为危害家禽业的又一大隐患。现将禽脑脊髓炎病毒在蛋鸡上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提醒广大蛋鸡养殖朋友加强禽脑脊髓炎的防控,减少经济损失。一、病原特点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属于小RNA病毒目小  相似文献   
9.
10.
鸡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上消化道,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有白色的假膜或溃疡,引起雏禽死亡、生长迟缓、免疫抑制,产蛋鸡引起产蛋率下降[1].现场服务过程中,很多客户对病毒病、细菌病重视度比较高,往往忽略真菌对鸡群危害,白色念珠菌作为真菌的一种,在养禽过程中时有发生,本文就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疾病防控方面进行阐述,让大家更好了解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