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病鸡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对养鸡业危害巨大[1]。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12周龄以上鸡极少发病。笔者2004年在鞍山某私人养鸡场曾遇到一起36日龄的海兰褐商品代蛋鸡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现作一报道。1发病情况该批商品蛋鸡于8月28日开始饲养,发病前,成活率达99%。该场已按照《峪口商品蛋鸡饲养手册》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提高仔猪育成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可兵 《养猪》2002,(2):17-18
问题的提出 :死亡 1头仔猪的损失有多大 ?一头体重 1 5 0千克的母猪年产两窝共产活仔 2 0头 ,计需ME3 1 76兆卡 ,折合 1 1 3 4千克饲料 ,每头仔猪初生时即分摊 1 60兆卡 ,折合 5 6 7千克饲料。所以 ,死亡 1头 (或少生 1头 )初生仔猪即损失 5 6 7千克饲料 ,60日龄内死亡 1头平  相似文献   
3.
孙可兵  依颖新 《养猪》1995,(2):17-17
提高仔猪成活率试验孙可兵,依颖新(沈阳市畜牧兽医科研所,110034)(沈阳市兽医卫生站)提高仔猪成活率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仔猪成活率,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饲养程序,为检验其效果,于1992年12月1...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强,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对虾病毒病也日趋严重。我国沿海地区自1992年下半年开始虾病大流行,日趋严重。对虾暴发流行性病毒病使我国1993年~1994年对虾绝收面积达50%以上,产量从24万吨跌落到4万吨。虽然国内外对对虾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药物治疗或预防接种仍无法应用于生产。因此如何通过饲养管理来预防、控制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养虾业的关键。1选择优良或高健康虾苗要看虾的清洁程度、活力及在阳光下的稳定状况及游泳行为等。除…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每人每天从空气、水和食物中吸收大量的铅,饲料是动物铅的主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了各种饲料铅的允许添加范围。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谈一淡如何可以准确检测饲料中铅含量,最大限度地把好饲料质量关。  相似文献   
7.
繁殖力强是小尾寒羊的突出特点,在饲养管理中,利用小尾寒羊常年发情,缩短繁殖周期,掌握一胎多羔技术,提高繁殖率,是饲养小尾寒羊获取收益的关键所在。影响小尾寒羊繁殖率有许多因素,有单一因素,也有综合因素。在生产实践中只有对诸多因素正确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才能获取最大的产出。1 选择多羔公母羊留种双羔或多羔具有遗传性,在选留种公母羊时,其上代公母羊最好是一胎双羔以上的后备羊群中所选出的。这些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公母羊留作种用,能在饲养中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机率。2 加强种羊营养加强种羊营养是提…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所使用的国际标准ISO与HACCP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标准是包含技术规范的文字协议或其它可用作规则、指符和特征定义的精确标准,以确保材料、产品、过程、服务适于目的。各自国家在相似技术上的不相融标准可以导致所称的"贸易技术壁垒"。国际标准使国际贸易过程更加合理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肉用型种公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00年5月初开始,同年7月中旬结束,地点为辽宁某父母代肉种鸡场。1.2试验动物和饲养管理39~50周龄的艾维茵肉用父母代种公鸡为试材,种公、母鸡同舍笼养,人工授精。试验期每天16h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依据舍内温度机械通风;种公鸡每天人工给料120g,限制饮水;人工拣蛋4次,每日喂料前人工清粪;定期喷雾消毒。1.3试验设计及饲料配方选择39周龄健康种公鸡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一鸡一笼;另选择健康同周龄种母鸡432只,也随机分为9组,每组48只…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可兵 《饲料工业》2005,26(3):54-56
<正>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目前对基因工程尚无统一的公认定义,但一般认为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地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近代分子生物学在理论上的3大发现和技术上的3大发明对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