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潍坊市某猪场共有母猪100多头,2013年7月份以来,15~20 kg保育舍仔猪相继出现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病率高达60%,且保育舍仔猪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肛现象,经剖检、涂片镜检、动物试验,最后确诊为猪弓形虫病,通过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40~41℃,呈稽留热;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
利用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实验室研制的4种不同配比关系的丙酮酸乙酯(EP)复方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进行治疗试验,以得到EP与头孢噻呋(CE)的最佳配比量,选出一个最佳组方,并比较不同的EP剂量、给药时间对治疗结果的影响。试验将3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17组,每组20只,注射大肠杆菌ATCC 25922菌液后,分别于1、4、8 h注射4种EP复方混悬剂(EP分别为40、80、120、160 mg/kg)和1种CE单方混悬剂(CE为5 mg/kg)。观察各组小鼠7 d内的死亡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攻毒后1和4 h进行治疗,EP为40、80 mg/kg的复方混悬剂治疗效果显著优于CE单方混悬剂(P<0.05),但2种EP复方混悬剂间无显著差异(P>0.05)。攻毒后8 h进行治疗,注射4种EP复方混悬剂和1种CE单方混悬剂均无显著治疗效果(P>0.05),且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小鼠大肠杆菌攻毒试验中,EP 40和80 mg/kg的复方混悬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E单方混悬剂,能显著提高小鼠治愈率,2种复方混悬剂间无明显差别,但从更安全、更经济的角度考虑选择低剂量的EP 40 mg/kg复方混悬剂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29日,青岛即墨市某养牛场因为2头奶牛4个乳区靠近乳头的区域发硬,触摸发热、肿大、漏乳、乳汁稀薄等症状前来就诊。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由白色念球菌引起的奶牛真菌性乳房炎。1发病情况该奶牛场有奶牛40头,平时饲喂青贮饲料配合精料,比例适当。除了晚上、挤奶及采食等时间,天气好的时候奶牛都在运动场自由活动。活动场地及休息场所卫生状况良好,畜主有十几年的养殖经验。现有2头奶牛出现乳汁异常,引起了畜主的注意。1头  相似文献   
4.
水貂酮病是由于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性饲料比重过高,碳水化合物缺乏等引起水貂的一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2012年6月笔者对胶州多家貂场送检的病貂进行剖检,并采用直接涂片、细菌培养、病毒检测及尿中酮体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经分析为酮病。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临床上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不合理使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现象愈来愈严重,耐药菌不仅使抗菌药疗效减弱、治疗费增高,而且呈现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谱越来越广、耐药性形成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形成恶性循环,给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本研究用23种药敏纸片对分离  相似文献   
6.
利用猪细小病毒IgG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某猪场妊娠母猪的38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样本中34份血清为阳性,3份假阳性,1份阴性,阳性率达到89.5%。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阿莫西林的校正曲线,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阿莫西林(AMO)-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情况。结果:阿莫西林在波长22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在0.42~42μg/m L浓度范围内的阿莫西林溶液与吸光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校正曲线方程为:Y=0.0209x+0.0006,(n=8,r=0.9989);溶解度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0.005214x+4.38×10-6,(r=0.9963),阿莫西林-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为1.132×103L/mol。表明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阿莫西林有较好的包合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胶东地区肉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大肠杆菌的某些血清型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慢性细菌传染病[1]。笔者对采自胶东地区的禽病门诊、肉鸡养殖场及各地畜牧兽医站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病例进行了细菌的分离、血清型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