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宿豫区进行老桑更新和低产桑园改造,大面积引进育71-1新桑品种,桑疫病发生较重,本文结合实际,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桑疫病的危害症状及主要发病因素,并有针对性的介绍了一些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2.
宿豫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是江苏省茧丝绸生产的重点基地之。2008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产业发展规模逐年萎缩,与后道发达的加工业严重失衡。制约了蚕桑产业资源优势的发挥,降低了蚕桑产业的对外声誉,更严重影响了茧丝绸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放任不管,势必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周绍仁 《江苏蚕业》2000,22(3):44-46
随着蚕桑业发展,我县桑园由高干乔木零散式结构,逐步演变成现在成林化低干密植群体式结构。桑树虫害发生也由种群数量少、发生量小、危害程度轻,发展到现在种群数量多、发生量大、危害重。60~70年代,我县蚕农基本上没有桑树虫害防治习惯和经验。80年代随着桑园面积扩大,桑树虫害发生也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蚕桑生产效益,到了非治不可程度,但当时大多是由蚕农自愿自由式防治。进入90年代,桑树害虫危害日趋猖蹶,给蚕桑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威胁到蚕桑生产发展,在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宣传组织推广下,桑树害虫统防统…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机械化,化学除草,水稻抛秧,免耕法等省工省时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以来,而养蚕生产仍然大部是室内操作,需要房屋、搭架、蚕匾、帘子、蚕网等基本建设投入,生产上需要采叶、运输、小蚕共育、除沙、拾捉老蚕上山等烦琐复杂的工作,一直困绕着蚕农,束缚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解放思想,另辟溪径,作者于1999年春季试行把蚁蚕直接放养在桑树上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①取1999年春季宿豫县蚕种场生产的青松×皓月品种15批10克蚁量为供试种,10克蚁量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周绍仁 《北方蚕业》2000,21(3):22-23
我县现有桑园近5300多公顷,是江苏省重要原料茧生产基地,但多年来,我县1/15公顷桑年产茧量一直在75kg左右徘徊,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县桑园长期偏施化肥,有机肥施入量严重不足,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县土肥站1996年资料显示,我县桑园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仅为0.94%,全氮0.073%,速效磷1mg/kg,速效钾68mg/kg,土壤容重0.39g/cm3.土壤贫瘠影响了桑园产出效益,制约了蚕桑生产.为了改变我县桑园土壤质量状况,增加蚕桑生产潜力,笔者于1997~1999年进行稻草覆田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桑树病虫害是影响蚕桑生产和蚕农收入最重要因素之一。宿豫区蚕桑生产历史上桑树病虫害曾多次暴发,损失惨重。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现就宿豫区桑树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体系、方法和防治上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桑黄化型萎缩病俗称"癃病",是由一种类菌原体引起的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桑树顶端叶片缩小变薄,叶色黄化,腋芽早发;发病后期叶片更加瘦小,侧枝丛生,形如扫帚.一般2~3年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给蚕桑业带来毁灭性灾害.目前,宿豫区桑园桑黄化型萎缩病为害相当严重,全区3000hm2桑园发病面积近670hm2,一般株发病率在5%~20%,其中株发病率在30%以上的重病桑园有200hm2左右,个别田块经过多年累积,株枯死率达40%以上,严重阻碍蚕桑业效益提高,影响整个行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桑宝农药防治桑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宿豫区蚕桑站2006年在全区全面推广和使用浙江植保总站生产的新型桑保专用药40%桑保乳油。为明确40%桑宝乳油在宿豫区防治效果,找出经济有效最佳用药浓度,笔者于2005年8月底在第四代桑螟发生盛期进行药效试验。1材料及方法1.1供试药剂40%的桑宝乳油(浙江植保总站提供) 90%敌百虫晶体(扬州灵化有限公司生产市  相似文献   
9.
影响蚕种孵化的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绍仁  马季 《中国蚕业》2006,27(3):56-57
近年来宿豫区的蚕桑生产有所发展,但在蚕种孵化方面表现整体孵化率不高,死卵、逆出卵、蚁蚕死亡现象频繁发生,对于蚕桑业稳定和发展受到一定影响。2005年本站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蚕种孵化的主要原因是蚕种在催青结束后的领种、发种操作不当,以及缺少补催青措施和收蚁技术不合理引起的,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办法,有效地提高了蚕种孵化率,降低了事故率,现将引起原因及方法综述如下。1影响蚕种孵化的原因分析1.1领种、发种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前蚕种领种发种工作都是由乡级蚕桑站把已催青的蚕种领回再由村级技术人员到乡镇领种发至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