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蚕种催青设施的改进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对强桑1号的性状、产叶量及抗病性差异进行了调查.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幼林期时强桑1号的产叶量不及育71-1,成园以后其产叶量略少于育71-1,而秋季产叶量与育71-1相当;从春期桑树的发芽情况看,强桑1号比育71-1早2~3 d;因此,强桑1号比育71-1更易遭遇春季晚霜危害;强桑1号对桑疫病易感,在如皋市推广该品种有一定的风险,但从地区桑品种多样性看,可以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3.
探究褪黑素诱导提高芽孢杆菌DZY 6715对油茶炭疽菌的生防增效作用规律,为提高DZY 6715生防效力提供理论依据。将芽孢杆菌DZY 6715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褪黑素的LB培养液中培养24~120 h,观察其生长情况并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诱导后芽孢杆菌对暹罗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测定菌株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生物膜成膜能力和溶菌能力,在此基础上回接离体叶片以进一步测定其生防效力。结果显示:50μmol/L MT诱导培养72 h的DZY 6715生长能力和生物膜成膜能力均显著高于未诱导菌株(P<0.05),分别是未诱导菌株DZY 6715的1.57和2倍;平板对峙实验表明,诱导菌株对炭疽菌的其抑菌率可高达76.33%;诱导菌株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较未诱导菌株显著升高;溶菌实验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处理的炭疽菌的相对电导率、OD260、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未诱导菌株;离体叶片回接实验表明,50μmol/L MT诱导的DZY 6715菌株可持续抑制炭疽病病斑直径扩大,病斑面积是未诱导菌株的28.4%。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T诱...  相似文献   
4.
宁夏灌区粮食趋势产量预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方法和农业生产水平因素分解法的比较,探讨了宁夏灌区粮食趋势产量的预报方法,给出了趋势产量预报多元回归模式,并对1996-1998年进行了试验检验。结果证明,分解法预报趋势产量优于调和权重法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宁夏主要作物霜冻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辨析霜冻、霜、冻害、寒害的概念入手 ,抓住对霜冻危害程度起决定作用的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等关键因子安排田间试验 ,结合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前苏联霜冻指标 ,初步确定了我区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的霜冻指标 ,为利用 NOAA卫星遥感监测霜冻奠定了基础。最后参考有关资料并结合田间试验结果 ,提出可操作性强的防霜措施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一环。经过蚕桑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以苏镇×春光、苏菊×明虎、春蕾×锡芳、871× 872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家蚕新品种相继繁育成功 ,经试验、示范 ,已逐步投入生产 ,为实现蚕品种的更新换代 ,增加蚕农收益带来福音。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品种的性状 ,掌握技术要点 ,指导生产。我市自 1996年春开始对有关家蚕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四年来累计推广新品种 2 5 5 76张 ,推广数量逐年递增。其中 1999年推广达 15 5 0 1张 ,占全年饲养总量的 10 66%。从催青胚…  相似文献   
7.
枸杞的生理因子与外环境气象因子的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CIRAS-1型光合作用综合测定仪同时测定了3a生枸杞和灌溉春小麦孕穗期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植物生理因子的逐时变化,并同时测定了总辐射、照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气温、湿度和田间微风。通过枸杞诸因子的日变化和同期春小麦的比较,研究了枸杞叶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及其外界光、温、水、气和风的变化.结果表明,枸杞净光合速率大于春小麦,比春小麦更喜光,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叶片蒸腾速率全天略高于春小麦,光合午休时段蒸腾速率没有继续加大,维持在相对较高但较平衡的水平上;枸杞气孔导度较低;辐射、气温是影响光合午休的主要因子。相对湿度下层大于上层,风速分布规律则相反。枸杞田间没有明显的CO2吸收低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