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户太八号"葡萄为试材,比较了露地栽培与避雨栽培2种模式下葡萄的生长发育状况、外观品质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极显著削弱了叶幕层光照强度,为常规栽培的68.71%;避雨栽培下葡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降低12.10%,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57%;在叶幕微气候方面,避雨栽培下叶幕层日平均温度提高了1.68℃,日平均湿度降低了10.98%。与常规栽培比较,避雨栽培平均果粒质量降低了1.52g,平均果穗质量降低了92g;避雨栽培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高于常规栽培,差异不显著;含酸量在果实发育时期极显著低于常规栽培下的葡萄,且差值较大。避雨栽培可显著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2009年修订后的保险法进一步完善了保险人不承担给付责任的法定免责条款,包括第43条因故意而免责、第44条自杀条款以及第45条因违反法律精神而免责."偶然性"是判定保险人是否给付保险金的标准,维护公共刊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立法原则,但是这三项条款内容对于免责条件界定较宽,并且有偏向保险人利益、剥夺无辜第三人权益之嫌.本文以这三项条款为基础,对保险人法定免责事由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葡萄WRKY54基因的功能,以抗盐葡萄品种Vidal Blanc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得到Vv WRKY54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Vv WRKY54基因c DNA序列为94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Vv WRKY54蛋白分子量约为35.3091 k Da,等电点为5.45,不稳定系数为55.03,推测其为不稳定蛋白,与已知毛果杨及拟南芥WRKY54蛋白高度同源;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v WRKY54在葡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梢尖中表达量最高;盐和低温等逆境胁迫因子均能诱导Vv WRKY54上调表达;此外,Vv WRKY54受水杨酸和一氧化氮诱导上调表达,其中水杨酸诱导Vv WRKY54相对表达量在12 h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的50倍。推测Vv WRKY54在植物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Vv WRKY54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江西赣州筛选出结果特性良好的65个野生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ёx)株系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的基本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pH)及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酚、总花色苷、总单宁、总类黄酮、总黄烷醇)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果皮中17种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含量,并根据果实品质指标对刺葡萄资源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刺葡萄资源选育与综合利用等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5个株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85°~22.40°Brix,总酸含量为4.52~7.68g·L~(-1),pH 3.27~4.68;总酚含量为15.17~99.91mg·g~(-1),总花色苷含量为4.78~48.68mg·g~(-1),总单宁含量为0.35~23.31mg·g~(-1),总类黄酮含量为1.19~35.82mg·g~(-1),总黄烷醇含量为0.77~4.60mg·g~(-1);17种单体非花色苷酚类物质中黄烷醇类含量为0~14.74 mg·kg~(-1),黄酮醇类含量为1.62~40.07mg·kg~(-1),羟基苯甲酸含量为0~72.75 mg·kg~(-1),羟基肉桂酸含量为3.14~68.53mg·kg~(-1),芪类化合物含量为0.36~4.07 mg·kg~(-1)。65株刺葡萄可聚为三大类(A、B、C),B类的2个亚群中,B1类刺葡萄果实适合作为制干和果汁加工的原料;B2类酚类物质丰富,适合酿酒或开发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济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顺利开展,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三产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面临着园区示范带动能力不足、农业产业化率低等问题。对此,下一步应深化认识创优政策,加大对品牌农业的扶持和对新型经营主题的引领,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吲哚处理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影响,以龙井43为材料,使用吲哚诱导茶树作为处理,以未处理茶树作为对照,于室内测定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的选择趋向,利用昆虫刺探电位图谱分析茶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吲哚处理对茶树挥发物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茶树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时间段茶小绿叶蝉成虫更趋向于取食对照组茶树,至48 h时对照组茶树上的成虫数量是处理组的2.45倍;茶小绿叶蝉3龄幼虫在吲哚处理组茶树上的非取食波(NP波)持续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72.15%,在对照组茶树上的非取食波(NP波)持续时间占比则为33.07%,且在对照组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波E2波的持续时间是处理组茶树上的3.58倍。相较于对照组茶树,吲哚处理组茶树释放出的挥发物总量显著增加,其中α-法尼烯可以趋避害虫并对天敌有吸引力,且吲哚处理组茶树的防御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吲哚处理茶树后,茶小绿叶蝉对其的取食量下降,茶树的挥发物释放量增加且抗性防御基因表达量提高,增强了茶树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对葡萄皮渣中多酚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及其复合抗氧化剂的协同增效作用进行研究,为葡萄废弃物中多酚类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材来自新疆和硕芳香庄园的赤霞珠葡萄皮渣,将提取得到的葡萄多酚与维生素C、柠檬酸进行配比并得到最优复合抗氧化剂配比,并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复合抗氧化剂对3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情况。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皮渣中总酚、总黄烷醇、总类黄酮、原花青素、单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113 6、1.650 2、1.288 5、0.825 3、0.068 97mg·g-1,葡萄皮渣中多酚质量分数较高;复合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比为维生素C、葡萄多酚、柠檬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0.004%、0.05%;复合型抗氧化剂对3种致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复合型抗氧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受到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对沙门氏杆菌的抑制强度增加较缓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