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6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是指基因组由于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产生的差异。由于其多态性高,便于自动操作等特点,在基因组、后基因组时代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SNPs的概念、特点、分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 (棘球蚴 )寄生在一些哺乳动物 (中间宿主 )体内而引起。本病遍布全球 ,在单峰驼中呈高水平的地方性流行 ,在流行地区 ,单峰驼是中间宿主。据报道 ,本病在单峰驼中的感染率为 1 7%~ 80 % ,在绵羊中的感染率为 1 .3%~ 2 0 %。细粒棘球绦虫在家畜体内一般有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 ,但在单峰驼体内这样一个周期却很少能够维持 ,因为 EIBiharl( 1 985 )证实 ,从感染的骆驼体内分离到的大部分是不育囊 (无原头蚴的囊 )。中间宿主可在出生后 ,采食或饮用含有细粒棘球绦虫虫卵的食肉目动物(终末宿主 )粪便污染的饲…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2年 5月左右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杨凌区五泉镇、兴平市、宝鸡市、扶风县某些猪场先后暴发了一种以皮肤发红、苍白甚至黄染和高热、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次流行涉及到不同年龄的猪。经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观察 ,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采用血虫净、三宇长效、6-甲氧嘧啶、VB1 2等药物治疗 ,除几头猪处于晚期未治愈外 ,绝大多数痊愈 ,治愈率达 85%以上  相似文献   
4.
哺乳动物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上皮细胞是由多功能干细胞分化成的一个高度组织化系统.从离体的肠组织中分离的肠隐窝单位或肠上皮细胞可在数小时内保持高度活力,但要长期(达到10 d)原代培养肠上皮细胞仍然很困难.文章对肠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原代培养所需维持培养基和生长培养基的设计及培养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DV)V4株长约4 200 bp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中包含有NDV V4株NP基因编码区、NP和P基因间隔区以及P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NDV V4株NP和P基因与其他8个NDV毒株相应部分进行同源性比较,与Quuesland V4株的同源性最高。NDV V4株NP和P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其他13株NDV毒株相应部分的比较结果表明,F48E9等强毒株较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和试验用V4株在这个区域多了6个碱基,这6个碱基插入的位置在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1647-1648 nt处;参比的14株NDV在这个区域的同源性为63.9%-100%,弱毒株之间的同源性较高,弱毒株与强毒株之间及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兽医传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显著效果.论文分析了兽医传染病学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团队组织、项目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项目教学法在兽医传染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项目教学法实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犊牛细菌性出血性肠炎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安某奶牛场16周龄左右的犊牛发生了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现场调查、球虫卵检查和细菌分离与鉴定,排除了球虫、魏氏梭菌、沙门氏菌致病的可能,确定该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该菌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其O血清型为O9,可产生不耐热肠毒素,对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氟哌酸、四环素、复合磺胺、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9.
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更快捷地进行猪肠道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及细胞永生化的研究提供便利,本研究使用多种酶消化法及其他培养法尝试分离培养肠上皮细胞.结果,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成功建立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株,获得的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22 h内贴壁并发生细胞分裂,6~7 d明显增殖,10~12d汇合成单层.连续传代培养至12代,细胞基本失去上皮样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0代前培养细胞为多角状或卵圆形,单层生长不重叠,呈铺路石状排列,11~12代细胞发生变形,间隙增大.细胞角蛋白18鉴定二者均为阳性.电镜下,纹状缘整齐,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结果表明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能够连续传代、活力较好的猪小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犊奶牛皱胃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果、细胞生长曲线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培养出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细胞纯度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为:组织块培养法为95%以上,胶原酶消化法为90%;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为:组织块培养法为96%,酶消化法为89%。组织块培养法操作简单、经济,但耗时较长;胶原酶消化法快速、获得细胞较多,但价格昂贵,故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