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种玉米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的影响。[结果]4种缓释肥处理的增产效果都好于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1.O%~24.8%。[结论]效果最好的是芭田复合长效I型缓释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4.8%。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北省滨海地区夏玉米地土壤耕层变浅、病虫草害严重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免耕作对照,设置深翻30 cm后旋耕(T1)、深松40 cm后旋耕(T2)、旋耕(T3)3种耕作方式,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T1或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耕层含水量,其中以深松40 cm后旋耕保墒效果最佳;T1或T2处理均增大了玉米叶面积指数、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空秆率,其中以播前深松40 cm后旋耕效果最佳。选用的3种耕作措施中,播前先深松40 cm再翻耕的耕作方式最适宜该地区。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沧豆6号)为绿肥材料,在田间采用埋入和覆盖尼龙袋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是否种植玉米)、利用方式(埋入土壤、覆盖在地表)和使用量(200 g/袋、250 g/袋)下绿肥腐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绿肥的腐解过程表现为前期腐解快、后期腐解逐渐减慢的特点,在种植玉米条件下比不种植玉米条件下腐解得快,在施用化肥条件下比不施化肥条件下腐解得快,绿肥埋深10 cm比覆盖在地表腐解得快,但差异均不显著;在田间翻埋条件下,大豆绿肥的腐解速率几乎不受翻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埋入和覆盖尼龙袋子的方法,研究了大豆绿肥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绿肥埋入和覆盖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分解,不同时间绿肥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其腐解速率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大豆绿肥在种植玉米比不种植玉米的条件下腐解得快,在玉米施肥比玉米不施肥的条件下腐解得快,埋深10 cm比覆盖在地表腐解得快,但差异不显著。大豆绿肥使用量对其腐解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大豆绿肥经过52 d的分解,在玉米施肥、不施肥和不种植玉米的条件下,其腐解率分别为59.63%、53.94%和43.61%。在整个腐解过程中,最初4 d腐解最快,8~16 d腐解速率中等,24 d至试验结束腐解最慢。3个阶段的腐解速率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环渤海低平原区冬小麦在限采条件下的最佳播期播量和最佳的空间分布状态,以‘沧麦6005’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设5个水平(A1~A5),以播量为副处理,设4个水平(B1~B4),研究了‘沧麦6005’的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群体数量均呈降低趋势;在较为适宜的播期条件下,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群体数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播期较晚时增加播量可以提高产量;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量的积累;适当晚播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叶面积,提高成穗率。不同行距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行距为20 cm时为最佳。分析认为环渤海低平原区沧麦6005的适宜播期为10月3日到10月13日,适宜密度为375万/hm2到45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6.
针对河北省滨海地区夏玉米地土壤耕层变浅、病虫草害严重的问题,以当地习惯的耕作方式免耕为对照,设置深翻30cm后旋耕(T1)、深松40 cm后旋耕(T2)、旋耕(T3)3种耕作方式,分析各处理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1或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耕层含水量,其中以深松40 cm后旋耕保墒效果最佳;T1或T2处理均增大了玉米叶面积指数、穗长、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了空秆率,其中以播前深松40 cm后旋耕效果最佳。本研究选用的3种耕作措施中,播前先深松40cm再翻耕的耕作方式最适宜该地区。  相似文献   
7.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间作大豆的密度配置和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栽培模式下,播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和密度,采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株高等数据,利用DTOPSIS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行玉米3行大豆的栽培模式下,玉米播种密度为61 500株·hm-2,大豆的适宜品种和密度分别为冀豆12(30万株·hm-2)和沧豆6号(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适合沧州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适宜品种,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模式下,研究了夏玉米间作不同品种大豆对夏玉米和大豆光合特性、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叶片SPAD值、穗位叶叶面积和光合速率均显著玉米单作;间作大豆的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均其对应品种的大豆单作;经济效益顺序为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间作的经济效益较玉米单作或大豆单作显著提高,适宜玉米-大豆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建议在沧州地区推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为沧豆6号、沧豆10号和冀豆12。  相似文献   
9.
对环渤海湾低平原区的野生食用植物进行调查后分类整理,并针对其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地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萌发出苗期的耐盐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有一定的喜盐性,培育耐盐苜蓿品种可以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盐碱地。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简单、直接、便捷且高效的苜蓿耐盐性鉴定方法。本研究选择生产上常用的5个不同耐盐性的紫花苜蓿品种,利用发芽试验法、营养液法和自然盐水法3种方法对苜蓿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通过相对发芽率、平均相对发芽势、平均相对根长等多项评价指标计算出耐盐指数,根据耐盐指数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营养液法是苜蓿材料耐盐性鉴定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