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几年来,在奶牛配种工作中,测定了一些奶牛生殖生理指标,对配种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初情期据79~80两年对81头6~12月龄小母牛观察结果:初情期平均为327±51天。并对40头15~16月龄(平均体重在370公斤)以上育成牛进行配种试验,一次授精,28头受  相似文献   
2.
及时准确检出发情的奶牛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前提。奶牛发情规律易受环境、泌乳及日粮营养等的影响而有所变化。表现为安静发情的奶牛,在高产牛群中时有发生。对发情表现不明显的奶牛,往往因不容易观察到而“漏情”、误配,造成空怀期延长和繁殖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4.
母牛产后子宫隐性感染对子宫复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母牛产后子宫隐性感染对子宫复旧的影响刘崇立王运亨周玉云(北京西郊农场,100094)李强卢长泉(北京市北郊农场)于德洪(北京奶牛中心)母牛生殖道狭窄或因胎儿过大,易造成难产。难产时由于产道过度扩张、胎产滞留时间较长等,容易引起母牛产后子宫的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北京地区黑白花奶牛产奶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牛场在饲养管理中,对我国现行的奶牛饲养标准应用不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不同饲养标准的日粮营养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提高奶牛的繁殖率,是加速奶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奶牛繁殖技术工作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乳房在挤奶前后各性状之变化,尤其乳房容积及其外形的变化与产奶量有一定关系。70年代,苏联曾用乳房假定指数(K),研究奶羊挤奶前后的乳房变化与产奶量的关系,结果K值与泌乳期产奶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7(n=23头),在不同假定指数的组  相似文献   
8.
胎衣不下是奶牛较为常见的产后疾病之一,此病病因比较复杂,病牛的繁殖力和产奶量均受到影响。现将我们通过病例调查,进行病因探讨分析和预防试验报告如下,供参考。一、胎衣不下的病因探讨1.饲料条件奶牛精粗饲料供应不稳定,时好时差,胎衣不下发病率亦随之波动。1967—1969年间,日粮中有大量的青干草,胎衣不下发病率较低,三年平均为11.44%。  相似文献   
9.
早已证明精子、胚胎、各种蛋白质结构及体液均具有抗原性。GAVoisin(1968)等,测定了在精子顶体中有几种不同的抗原是可溶于水的糖蛋白类,这些抗原可引起凝集素的合成。(1970)报道精液注入母畜生殖道时,子宫粘膜产生的抗体,能使弱精子固定和凝集,但对有生命力的精子则无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奶牛体型线性鉴定在我国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奶牛体型的线性鉴定起源于美国,从1983年开始,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荷兰等许多国家都陆续在奶牛外貌的评定中使用。在国内,目前仅有这方面的介绍性报道,还未正式应用。为在国内开展此项工作,1988年初农业部畜牧局委托广州市奶牛研究所举办了奶牛体型线性鉴定讲习会,4月初北京市奶牛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