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木经营与野生动物管理在造林树种选择、古树与枯木的处理、采伐运输方式、采伐迹地更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文章论述了这些矛盾的引发原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每年消费蛇类约50万kg,主要用于餐饮以及制造中药、保健食品和皮革等。利用的蛇类主要是灰鼠蛇、王锦蛇、滑鼠蛇等10多种,资源主要依赖外地输入。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栖息地的破坏和污染是导致福建蛇类资源锐减的主要因素。为可持续利用资源,建议:优化资源配置,开征资源税费,开展繁育技术研究和种群再引入,推广生态农业,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禁猎、资源监测、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的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伯锋 《野生动物》2005,26(6):13-15
福建省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地跨中、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7℃-22℃,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森林覆盖率62.9%,境内河流密布,拥有663条河流,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河流共有13条。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324公里, 滩涂广阔,岛屿众多,现有滩涂面积1898平方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546个。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鸟类资源,同时,福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每年有大量的水鸟迁徙停留海岸滩涂湿地, 以补充能量完成迁徙活动,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18日在平潭岛观测到白玄鸥7只;2004年1月18日在闽江河口观测到白领翡翠1只;2004年11月27日在闽江河口观测到白眼潜鸭30只;2006年5月3日在福建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观测到斑头大翠鸟2只,上述4种均为福建省鸟类新纪录。2003-2005年冬季在闽江河口和兴化湾均观测到黄腿银鸥,这一亚种为福建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根据劳动对象的不同特点对中国野生动物产业进行分类,并在分析产业历史、现状、未来前景以及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我国野生动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以及生产力的布局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对福清市江镜华侨农场越冬的黑脸琵鹭的栖息地选择、越冬数量的变化、越冬行为等生态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湿地利用方式对黑脸琵鹭栖息的影响。广阔的水产养殖池、滩涂等湿地以及丰富的食物,是吸引众多黑脸琵鹭在该农场越冬的主要成因。积极引导农场的湿地利用是保护黑脸琵鹭的关键,维持传统的农渔业生产,合理调控水产养殖池的水位,改善农场植被条件,加强主栖息地和周边湿地的保护是亟待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沿海冬季水鸟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面巡航和海岸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1997年1月调查了福建省沿海冬季水鸟资源,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现有冬季水鸟11目15科72种。并对福建省沿海冬季水鸟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闽江河口湿地水禽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江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江,流域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占福建土地面积的50%。年平均径流量为620亿立方米,被誉为福建省的“母亲河”。闽江河口湿地西起长乐市猴屿镇,东至梅花镇,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从西向东依次分布有泥质、半泥质和沙质滩涂。  相似文献   
9.
野生动物产业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锋 《野生动物》1998,19(6):10-11
野生动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医疗保健、科技文化、宣传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产业地位不容忽视。野生动物产业,系指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包括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狩猎业、餐饮业、医药保健品业和工艺美术品业等。虽然目前对野生动物产业究竟每年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人们并非十分清楚但人们已达成一个共识:即没有野生动物人类也将从地球上消失。野生动物产业建设在社会经济体制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从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有计划地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同时,应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