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正> 解放三十多年来,我省蚕桑生产的恢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蚕桑生产几乎遍及全省。桑园面积由1949年的46万亩发展到1984的126.50万亩;蚕茧产量1949年为6.85万公担,1984年为64.95万公担;张种产茧  相似文献   
2.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效率与桑叶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饲料效率一词有多种含义,但对于丝茧育而言,最有实用意义的是茧层生产效率(茧层量/食下量),国内亦称为叶丝转化率。要提高桑园的土地生产率,在桑树育种方面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要选育出饲料效率高的桑品种。开展此项工作,首先要对现有桑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鉴定,但完成该任务,仅靠生物鉴定方法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建立较为简易而准确的新方法。迄今桑树育种与栽培方面的研究,主要着重于高产抗病,很少关于提高桑叶饲料效率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桑叶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才最理想,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尚未明确。阐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是我国蚕桑生产的主要产区,而苏南太湖地区的蚕桑生产则占全省70%左右,主要集中在无锡、江阴、吴县,吴江、溧阳和武进等县,蚕桑生产是这些地区一项重要的传统副业,群众有丰富的栽桑养蚕经验,值得总结,有很多问题值得提出探讨,但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苏南太湖地区的基本情况、蚕桑生产的历史、生产特点与农副业生产的配置关  相似文献   
4.
三眼叶养小蚕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蚕期历来都是采用桑树新梢上的适熟叶养小蚕,并要求同色,同位,老嫩一致,看起来要求很高,实际上很难做到.不仅采叶不方便,工效也低.近年来有的还采用极幼嫩的桑叶养小蚕,因而在小蚕用叶上意见不甚一致,为了探索小蚕的合理用叶,我们在总结群众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采用三眼叶养小蚕进行了试验研究.三眼叶,即桑树枝条中下部止芯芽上的片叶,成熟早,叶位之间距离小,老嫩较为  相似文献   
5.
蚕与桑关系至密,但对生态环境要求各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我国蚕桑主要产区分布于亚热带,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桑树增产潜力的充分发挥,而不利于夏秋蚕的饲养。茧丝质量的好坏,是受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在诸因素中,不能忽视生态因子所起的重要作用。日本蚕区主要分布于暖温带,蚕茧生产占着地理条件的优势,故对两国间茧丝质量方面的差距,应作具体分析。我国蚕区比较分散,今后应当相对集中,择优发展,有选择的在全国建立几个优质高产商品茧基地,要密切注视太湖平原蚕区的生产动向,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巩固发展。同时,加速黄淮平原,特别是江淮沿海平原蚕桑基地的投资、建设,这对保证我国蚕茧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全国养蚕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81年9月7日至14日在镇江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市科研和生产单位代表共60人。 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高一陵所长在会上作了“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努力提高我国蚕茧产量、质量和提高养蚕劳动工效”的报告。会议期间,各地代表交流了科学研究和养蚕技术的经验。四川代表介绍了在过去小蚕共育的基础上,组织专业班子,实行小蚕企业化饲养,将养到3龄的小蚕以商品形式出售给蚕农,这种经营形式,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从1977年到现在,全省小蚕专业饲养形式已推广120余处。四川代表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代表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是我国的老蚕区,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已有发展,秦汉时代(公元221—220年)则相当兴盛。山东桑树统称“鲁桑。”《齐民要求》一书中载有:“桑有黑鲁、黄鲁之分。”《蚕桑萃编》亦曾记述:“鲁桑为桑之始。”说明了山东鲁桑品种在桑树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发掘丰产而又抗寒、耐旱等性状优良的鲁桑品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  相似文献   
8.
<正>在考虑蚕桑生产布局调整时,首先要考虑到有利于提高茧丝质量,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选择、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发展,克服发展中的盲目性,改变过去面广量少,过于分散的生产状态,采取加大生产比重、产区相对集中的方式,使蚕桑生产向商品苗基地化的方向发展.抓好占全国20%左右的重点蚕桑县,就掌握了全国90%以上的产茧量.今后在发展丘陵山区的同时,应重视平原、河滩、圩区、坝地的开拓.在我国南方中部亚热带丘陵山区及边缘热带地区,若其他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并已形成为生产基地,而蚕桑在该地的经济效益又不显著,就不宜勉强去“争地”发展.但在条件具备的最适宜的地区,则应让其充分发展,使之形成为优质高产商品茧基地.今后蚕桑应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进行集约化经营以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四川蚕桑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蚕丝生产开始最早的地区之一。四川的蜀锦,加定(乐山)的大绸早已闻名于中外。近百年来,蚕丝生产已成为四川主要出口物资,为我国蚕丝主产地之一。解放后,四川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目前年产茧量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