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对多种逆境胁迫的反应。但是对紫花苜蓿中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从紫花苜蓿中克隆了一个WRKY I类转录因子MsWRKY33。该基因CDS全长1536 bp,编码512个氨基酸,结构分析显示MsWRKY33包括两个WRKY结构域和一个C2H2锌指结构(C-X4-C-X23-H-X-H),表明其属于WRKY I 族WRKY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预测MsWRKY33蛋白定位在细胞核。MsWRKY33基因受盐、干旱和冷胁迫诱导,暗示基因可能参与了这些逆境胁迫的调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MsWRKY33, SDS-PAGE分析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MsWRKY33蛋白。扩增MsWRKY33编码区cDNA,以pBI121为基础载体,构建植物超表达载体pBI121-MsWRKY33。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组织培养法转化紫花苜蓿。利用nptⅡ基因引物和载体特异引物检测抗性苗呈阳性,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导入紫花苜蓿基因组中。qRT-PCR检测发现,MsWRKY33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得到增强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WRKY转录因子基因在紫花苜蓿抗逆性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鸭茅为世界重要禾本科牧草之一,多为四倍体或二倍体。快速鉴定其倍性可为鸭茅遗传背景研究及多倍体材料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育种进度。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4种细胞核DNA解离液,对比2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最终建立鸭茅倍性鉴定高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解离液处理后的细胞核DN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Otto制备鸭茅细胞核悬浮液效果较理想,峰型完整,碎片峰较少且样本峰信号清晰,其荧光变异系数为5%左右。内外标法检测各有优势,外标法检测更快速更简便,而内标法准确性更高。在以外标检测为主的基础上,共在46份鸭茅材料中鉴定出二倍体鸭茅22份,四倍体鸭茅24份,为鸭茅遗传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草原和草种资源大国,在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以全球视野保护和开发草种资源?如何提高资源的研发和利用效率?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作者参加了2019年在美国奥兰多举办的"国际牧草与草坪草育种会议",获得了大量动态信息。本文从现代育种与遗传工具、表型组学技术、育种与遗传资源、分子工具在育种上的应用、内生真菌研究等方面对大会主要内容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基于智能化表型数据的育种方法成为热点,正在迅速突破,基于基因组的育种技术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4.
鸭茅为世界重要禾本科牧草之一,多为四倍体或二倍体。快速鉴定其倍性可为鸭茅遗传背景研究及多倍体材料的创制提供技术支撑,加快育种进度。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4种细胞核DNA解离液,对比2种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最终建立鸭茅倍性鉴定高效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解离液处理后的细胞核DNA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Otto制备鸭茅细胞核悬浮液效果较理想,峰型完整,碎片峰较少且样本峰信号清晰,其荧光变异系数为5%左右。内外标法检测各有优势,外标法检测更快速更简便,而内标法准确性更高。在以外标检测为主的基础上,共在46份鸭茅材料中鉴定出二倍体鸭茅22份,四倍体鸭茅24份,为鸭茅遗传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5.
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其部分家族成员含有miR156结合位点,在转录水平上受miR156负调控.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等模式植物中,miR156-SPL不仅参与植物的开花调控,同时具有介导植物生育阶段转变、调节植物次生代谢、参与植物光信号转导和胁迫响应等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关于植物中miR156-SPL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重点阐述miR156-SPL模块在调控植物开花、株型结构、果实发育、胁迫响应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探索miR156-SPL模块在草类植物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新鲜叶片中维生素E(VE)的含量,并且对主要的维生素E组分α-VE、γ-VE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6个苜蓿品种VE总量介于1.833~6.346mg·100g-1 FW,平均值为3.281mg·100g-1 FW,其中VE总量最高为中苜1号(Medicago sativa cv.Zhongmu No.1),为6.346 mg·100 g-1 FW;总量最低为敖汉苜蓿(M.sativa cv.‘Aohan’),含量为1.833mg·100g-1 FW。所有参试品种中,α-VE和γ-VE含量呈偏态分布,α-VE为VE的主要成分,γ-VE含量明显低于α-VE。相关性分析表明VE总量与α-VE,α-VE与γ-V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通过对16个品种的VE含量比较研究,发现中苜1号,雷达克之星(M.sativacv.Ladak)和新疆大叶苜蓿(M.sativacv.Xinjiangdaye)3个高VE含量的品种,为紫花苜蓿的利用和品质选育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