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04,32(4):46-48
近年来,生种时有发生,给蚕种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些单位提出并采取了许多防止措施,但成效仍不显。2003年11月4日在云南蒙自县西部家蚕选原种学术研讨会上,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顾家栋先生建议采取“催青后期高温法”处理防止生种的发生。受此启示,2004年我场将此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见表1、表2),现将主要方法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消毒王一号”是以氯制剂为主的新型蚕室、蚕具、桑叶消毒剂,在农村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已广泛使用。为进一步掌握该蚕药在种茧育生产中的使用效果,1998年秋季我们进行了环境消毒和养蚕试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对龙眼卷叶蛾自然寄生率达19%左右,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大小4.1×2.86μm,比N.b孢子略大。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可为害家蚕,感病率可达100%。症状表现为各龄发育缓慢,眠起不齐,蚕体开差较大,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病斑,从4龄起发生少量的病死蚕,随后病死蚕逐日增多,至5龄第3~5日大量发生。严重的其存活率仅30%左右,并有少量的胚种传染。  相似文献   
5.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为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07,35(1):11-15
菜粉蝶微孢子虫对菜粉蝶成虫的自然寄生率达20%左右;菜粉蝶微孢子虫形态多样,大小极不整齐;菜粉蝶微孢子虫为害家蚕,繁殖周期5~8天,感病率可达100%,致病力弱,有较强的胚种传染。  相似文献   
6.
螨克,中文通用名称双甲脒,英文通用名称Amitraz,化学名称1,5-双(2,4-二甲基苯基)-3-甲基-1,3,5-三氮杂戊1,4二烯,是近年来农林上使用的高效杀虫杀螨剂.由于杀虫效果好,常见一些书籍、期刊推荐用于桑树治虫,为了解螨克对家蚕的毒性,我们做了如下试验.  相似文献   
7.
杜鸿  宋仕琦  赵大川  冯光樯 《四川蚕业》2012,40(4):13-16,20
本试验采取浸酸与冷藏六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调查其最大二日孵化率均在73%以上,比即浸对照蚕种低4~9个百分点;总孵化率均在91%以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催青死卵率与对照基本一致。试验表明,黑种冷藏作为蚕种余缺调节的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搞好桑瘿蚊Contarinia sp.的防治工作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用药的适当时期。我们根据我市早春温度与桑瘿蚊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的6年历史数据,建立了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式y=31.4-0.0691X,预测96年的用药适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采用此法防治桑瘿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