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林业   528篇
农学   326篇
基础科学   333篇
  201篇
综合类   2151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207篇
畜牧兽医   1142篇
园艺   381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和能源植物,关于木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对栽培品种的遗传改良和性状优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Gateway誖技术为主要手段,克隆了木薯剪接因子SR蛋白(MeSRs)家族18个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分为6类;蛋白理化性质分析表明,由于富含带正电荷的Arg残基,SR蛋白均为亲水的碱性蛋白。通过在烟草叶表皮细胞中表达GFP融合蛋白,发现全部18个基因都具有位于细胞核中的荧光信号,表明木薯SR蛋白是核定位蛋白。本研究为后续深入探究木薯剪接因子SR蛋白家族基因功能及选择性剪接的调节机制提供科学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萌发期的耐盐性,为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鉴定方法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40个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与神经网络自组织映射(SOM)聚类分析法,研究盐胁迫对40个小麦品种萌发期各项形态指标的影响。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及胚芽鞘长在PCA下载荷量最大;根据SOM聚类分析结果,‘德抗961’等4个小麦品种属于高度耐盐品种,‘济麦22’等14个小麦品种属于耐盐性品种,‘济麦20’等16个品种属于中等耐盐性品种,‘鲁麦21’等6个小麦品种属于盐敏感性品种。发芽势、发芽率、最长根长、第一片叶长、胚芽鞘长能够作为萌发期小麦耐盐性筛选的主要评价指标,并且结合主成分、SOM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小麦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更为科学、方便。  相似文献   
3.
4.
正1柞蚕中毒的原因柞蚕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柞叶污染,在放养期间蚕场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喷施农药时,农药雾点飘浮至蚕场。2柞蚕不同的中毒症状(1)卵期中毒症状。卵孵化早期中毒时胚胎发育停止,卵内容物逐渐液化而呈汁状,后期中毒时胚胎  相似文献   
5.
6.
7.
8.
阎成忠  关真 《林业科技》1992,17(4):57-57
在木材生产中,南方林区和北方高山林区都使用了各种集材索道。对索道的设计、安装架设和使用都是根据现有公式计算的,但对索道中钢丝绳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测试较难或无法测试,在合理选用钢丝直径、确保合理的安装拉力等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当钢丝绳工作时,在不同运动状态下所承受的拉力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析句方法的探索尝试──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及其结合周丽萍0.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均由国外借鉴而来,从其历史影响和实际效用看,各有利弊,不能一概地肯定或否定.立足于汉语自身的特点,许多人尝试着把两种析句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析句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