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近两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大面积滑坡和蚕茧产量的急剧减少,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合理布局,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蚕桑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中的一项传统产业和优势项目,茧丝绸行业对推动我市整个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就业,扩大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和反思我市近几年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出现恢复性生机的蚕桑生产以及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要使我市蚕桑生产走上稳定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必须以建设高效蚕业为目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2.
建设“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蚕茧基地,是发展蚕桑产业化经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措施,对加大蚕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华  严余高 《江苏蚕业》2006,28(1):31-32
<正>蚕桑生产目前受到农作物(棉花、水稻等)高效益的“围困”,要保持其在农业结构中的有利地位, 必须提高蚕桑生产的综合竞争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养蚕布局,提高单位面积发种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盐城市中部区域经过5年的“二春一秋”养蚕布局模式的探索,使667m2的饲养量达4张, 667m2面积的产茧量达150kg,667m2面积的效益达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蚕桑产业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将依靠产业的自身优势,通过优质高产蚕桑区域、高产桑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健全蚕桑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和蚕种繁育供应体系,提高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便仓镇是盐城市蚕桑重点乡镇之一,该镇养蚕布局优化调整之早、茧质之优、张单产之高、亩桑发种之多、亩效益之好,均居全市前列,而在2005年养蚕伊始,却出现了毁桑、减桑、减种的异常现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多次深入该镇走访调查技术部门和村组干部及蚕农,初步摸清了原因,找到了制约该镇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蚕种生产和用种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蚕种安全冷藏浸酸日期,与农村用种日期,时间非常接近,中秋用种浸酸速度跟不上;二是农村中秋蚕种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孵化率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把好蚕种入库、冷藏、浸酸、配发关,在提高日浸酸量和质量上下功夫,经过3年的摸索,日浸酸量提高到4万多张,基本满足了中秋用种的需要,质量也明显的提高,1994年农村中秋蚕种孵化率在97%以上,其余的孵化率都在95%以上.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桑橙瘿蚊发生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由于苗木调运、气候变化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桑橙瘿蚊自1986年在盐城市滨海县蚕种场首次发生以来,由北向南,由东向西传播,以每年10~15km速度蔓延危害,至1993年扩散到阜宁、射阳、建湖、盐都、大丰和东台的部分乡镇,发生面积达3.3万公顷,占全市桑园面积的67%,秋季桑叶减产2成以上,减发蚕种10万余张,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因此,我市将桑橙瘿蚊列为主要防控对象。现就我市桑橙瘿蚊发生及调查概述如下,谨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8.
浅谈提高蚕桑生产综合竞争力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市现有桑园1.65万公顷,2003年全市共饲养蚕种58.6万张,产茧2.3万t,每公顷饲养蚕种42.3张,每公顷桑产茧收入2.85万元,全市蚕茧产值4.5亿元.亩平饲养量、亩产茧量、蚕茧质量和亩桑收益处于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但是与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养殖业、特经业和大棚蔬菜业比较,有着明显的效益差异.由于经济利益和投入产出的影响,导致我市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转移、劳动人员老龄化、劳动力缺乏、新技术难推广、措施难到位和有桑不养蚕等矛盾已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2008年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盐城市蚕桑生产进入低谷期,部分地区毁桑现象严重,全市桑园面积因此减少3万亩,减幅10.7%,但仍然是全省稳桑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射阳县2007年桑园面积5.2万亩,到2008年底桑园面积增加到5.5万亩,增幅达到6.2%。在这一轮调整期中,该县的桑园面积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该县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两个重点镇,这一区域的桑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0%以上,5亩以上的规模大户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电化蚕种技术是静电学与蚕种学两个学科相结合形成的最新科技成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类型的静电场,激发胚胎期家蚕卵的活化作用,促进家蚕在一定发育阶段某些酶类的生产和活性,提高叶丝转化率进而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2004年春季,我们与技术发明人南京林业大学赵博光教授、张海兰博士合作,在盐城市蚕区试养电化技术处理的蚕种,以探索在重点蚕区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经过春、秋二季7个点的试养,掌握了必需的、详实的试验数据,初步得出该技术在重点蚕区推广的可行性。现将电化蚕种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