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饲料经家禽的消化道经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消化后,经泄殖腔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经消化道吸收的饲料营养成分,在家禽体内代谢后其代谢产物以尿的形式经泄殖腔排出体外。家禽粪和尿都是经过泄殖腔排出体外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测定家禽的代谢能比测定消化能要容易。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酵母菌对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肉牛血浆代谢组的影响,选取10头(450±50)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本地牛阉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酵母添加组,两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酵母添加组每天晨饲前通过瘘管投喂活性酵母菌,投喂量为0.8g/d;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共分为2期,每期包含4个阶段,从第1阶段到第4阶段日粮精粗比为30∶70、50∶50、70∶30和90∶10,每个阶段持续17d,即16d预饲期,第17天晨饲前采集颈静脉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对血浆样品代谢组分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对不同精粗比日粮的生物标志物和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试验显示,不同日粮精粗比组的生物标志物为胞嘧啶、二氢胸腺嘧啶、软脂酰胺、硬脂酰胺、油脂酰胺和磷酸泛酸;精粗比为30∶7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鞘氨醇、神经鞘氨醇和卵磷脂(18∶0);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芥酰胺、甘油一酯和卵磷脂(16∶0);日粮精粗比为70∶3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卵磷脂(17∶0、18∶0);日粮精粗比为90∶1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芥酰胺、胆酸、卵磷脂(18∶2、20∶2)。随日粮精粗比提高,机体的脂肪代谢途径得到改善;但是动物瘤胃壁和肠道内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添加酵母改善了动物脂肪和磷脂代谢的同时可维护消化道内壁细胞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酵母菌对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肉牛血浆代谢组的影响,选取10头(450±50)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本地牛阉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酵母添加组,两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酵母添加组每天晨饲前通过瘘管投喂活性酵母菌,投喂量为0.8g/d;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共分为2期,每期包含4个阶段,从第1阶段到第4阶段日粮精粗比为30∶70、50∶50、70∶30和90∶10,每个阶段持续17d,即16d预饲期,第17天晨饲前采集颈静脉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对血浆样品代谢组分进行测定,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方差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对不同精粗比日粮的生物标志物和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试验显示,不同日粮精粗比组的生物标志物为胞嘧啶、二氢胸腺嘧啶、软脂酰胺、硬脂酰胺、油脂酰胺和磷酸泛酸;精粗比为30∶7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鞘氨醇、神经鞘氨醇和卵磷脂(18∶0);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芥酰胺、甘油一酯和卵磷脂(16∶0);日粮精粗比为70∶3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卵磷脂(17∶0、18∶0);日粮精粗比为90∶10时,酵母添加组的生物标志物有芥酰胺、胆酸、卵磷脂(18∶2、20∶2)。随日粮精粗比提高,机体的脂肪代谢途径得到改善;但是动物瘤胃壁和肠道内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添加酵母改善了动物脂肪和磷脂代谢的同时可维护消化道内壁细胞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测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DMI)在动物营养学理论和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建立预测模型并不断完善的时期。动物营养学家提出了多种预测反刍动物DMI的模型,尽管所建立的模型不同,但使用的变量、原理和评价方法是相近的。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因素、调控理论以及DMI预测模型的种类和评价方法,分析了美国(NRC,1996和2001)、英国(AFRC,1993)、法国(INRA,1989)和澳大利亚(CSIRO,2007)等国家提出的DMI预测模型特点,最后提出了探索和完善我国反刍动物DMI预测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