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针对农科高校青年师资队伍的现状,做好青年教师培养规划、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丰富师资培养内容方式和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相关制度安排,提出完善农业院校青年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院(系)办公室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了院(系)办公室工作职能,分析了院(系)办公室工作与学校办公室的区别,认为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保持健康心态,处理好4种关系,讲究工作技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3.
应用流行病学理论,结合以往监测数据,建立相关模型,确定当前常规监测项目的采样数量。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部门的科学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等位基因交换,分别敲除牛流产型布鲁菌减毒活疫苗S19株和缺失株S19-Δbp26的znuA基因,构建了布鲁菌znuA基因单缺失株S19-ΔznuA和bp26、znuA基因双缺失株S19-Δbp26-ΔznuA,对获得的2种缺失株进行形态学、生长特性、稳定性和基因测序验证。结果表明,S19株和S19-Δbp26株的znuA基因均成功缺失,生长特性表示2种缺失株与亲本株生长基本无差异;体外连续传至20代,菌落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种缺失株均遗传稳定。牛流产型布鲁菌单缺失株S19-ΔznuA和双缺失株S19-ΔznuA-Δbp26的成功构建为布鲁菌新型疫苗的研发、布鲁菌感染动物过程中ZnuA蛋白的作用机理及其与Bp26蛋白之间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得可稳定表达猪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抗原表位融合结构蛋白VP1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K1),制备亚单位疫苗。方法 设计合成含FMDV抗原表位与VP1基因序列的重组基因RP1,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CDH-CMV-MCS-EF1-Puro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与辅助质粒PLP1、PLP2和PLP3共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重组慢病毒HIV-RP1;将收获的病毒液感染CHO-K1细胞,经筛选获得单克隆细胞株,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可表达RP1的阳性细胞株,命名为CHO-K1-RP1;将CHO-K1-RP1连续传30代,每隔5代收获相同数量的细胞样品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IFA结果显示,表达RP1的细胞发出绿色荧光,而空白对照无绿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约55 kU处能观察到清晰的条带;表明成功获得了融合蛋白。将获得的融合蛋白与佐剂等体积混合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BALB/c雌鼠,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二次免疫后,该亚单位疫苗组与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商品化灭活疫苗组小鼠之间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两者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亚单位疫苗能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为猪口蹄疫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葚振动采摘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部分桑葚种植于山丘地区,存在采摘作业环境复杂、劳动强度大、人力支出费用高昂等问题。因此,必须对桑葚的脱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探寻桑葚振动采摘的适宜参数,为实现桑葚的机械化采收提供指导,以此促进桑葚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高速相机设备及东华动态测试系统对桑葚的振动脱落规律进行研究,探寻桑葚振动采收的最佳振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桑葚在振幅为18mm、转速为1 700r/min、主振频率为28Hz时,果实获得最佳的采摘率,且果树树体无损伤,无生果落果;过大的振幅将引起果树树干的剧烈振动,同时生果将随熟果一起脱落;过大的振动频率将对树体造成破坏,振动装置与树体的接触部位出现明显损伤;过小的频率或振幅所获得果实收获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西藏小型猪对猪瘟病毒(CSFV)的敏感性,试验采用CSFV石门株1×10~5TCID_(50)/头人工感染西藏小型猪后,研究CSFV感染猪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液CSFV核酸载量及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后第1天猪只体温超过40.0℃,感染后第2天猪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便秘等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天猪只血液中CSFV RNA含量为1×10~(3.79)copies/mL,感染后第7天CSFV RNA含量最高为1×10~(8.58)copies/mL,濒临死亡时保持在1×10~(8.36)copies/mL;CSFV感染后猪只组织/器官出现猪瘟典型病理变化,未感染猪组织/器官未发现异常。说明西藏小型猪对CSFV敏感,可作为CSFV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养禽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小规模的农村家庭副业过渡到大规模集约化商品生产,为提高人们食品的蛋白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随着与国外家禽及其产品的贸易日益频繁,一些烈性传染病和新病也随之传进我国,并广泛地扩散和传播。饲养方式的改变也使禽病发生了变化——昔日分散条件下发生率不高的一些疾病,在饲养密度高的禽群中则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等等。因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分析目前“两课”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认为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建设、校园环境等方面应有新的突破和创新,从而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桑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桑葚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仅依靠人工实现桑葚采收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因而机械化采摘成为桑葚采摘的发展方向。振动采收桑葚是机械化采收的有效方法[1],研究桑葚振动脱落特性及设计相关振动采收设备对桑葚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为此,通过桑葚主干低阶共振频率试验,获取了桑葚主干的低阶共振频率;完成便携式桑葚振动采摘装置的设计和试制,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采收的桑葚二级主干直径为40~50mm范围、激振频率大于6.11Hz时,虽然能实现较高的桑果收获率,却造成未成熟桑果脱落;当激振频率大于8Hz时,造成桑葚植株树皮外表面破裂;激振频率较小时,则获得较低的桑果收获率。因此,建议当振动采摘的二级主干直径在40~50mm范围内时,桑果振动采收的最适宜激振频率范围为5~6 Hz,即电机实时转速为9 0 0~1 1 0 0 r/mi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