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新育成的两个硬质白小麦杂交品种,被正式命名为贝蒂(Betty)和海恩(Heyne),并于1999年秋在当地推广种植。其主要特点:产量高,每英亩产量达52~67蒲式耳(合3 495kg/hm2~4 500kg/hm2);蛋白质含量为13%-~14%,高于红冬小麦12%;面粉质量和面包产品质量均好于红冬小麦。美国希望通过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增加美国小麦的出口。 (本刊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2000年11月发布的《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我刊的8项量化评估指标较1998年均有提高,其中,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和作用的影响因子由1998年的25.6%提高到34.9%,在陕西省及全国科技期刊中分别列第4位和第224位;总被引频次由119提高到199,分别列第7位和第340,再次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是目前国内专门用于科技期刊引证分析、研究的重要检索工具,按照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平均引用率、地区分布数、基金资助论文比例、普赖斯指数、他引率等8个量化指标对科技期刊进行采集和排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自1994年起,多年连续进入“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排行表”,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不断提高,标志着《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在我国旱农研究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另外,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获悉,我刊在2001年11月已初步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在此,向多来关心、支持本刊的新老作者及广大读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3.
4.
5.
6.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农大超甜1号"与现有甜玉米品种相比,农艺性状表现极为突出。如种子发芽率高,植株生长健壮,抗倒伏能力强,对黑粉病、大斑病、小斑病和青枯病等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采收期长达7~10天。"农大超甜1号"既可以春播,又可以夏播,且长势和产量非常稳定,从而降低了农民栽培的风险性。"农大超甜1号"可溶性糖含量高达24%,甜度极高,同时,果皮特别柔嫩,渣少,因而很适合鲜食或速冻加工。育种者还通过遗传手段,导入与颜色表达有关的基因,培育出金黄、紫黑、红色、黄白相间等色泽的"农大超甜1号"。它既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餐桌玉米提出的"好吃、好看、营养、保健"四大要求,同样能满足农民在农村种植结构优化方面对甜玉米提出的"好种、好收、好卖、高产、高效"等要求。 (本刊辑) 一种名为"小冰麦"的小麦新品种逐渐受到我国北方农民的欢迎,开始在许多省区推广种植。 2000年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大面积推广种植了"小冰麦",结果平均每hm2土地比往年种植玉米增收3 000元。 据了解,"小冰麦"是由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郝水院士和何孟元教授课题组培育成功的。自80年代初开始,他们应用植物染色体工程将野生天蓝冰草的染色体及其片断引入小麦基因组,为利用野生有益基因改良小麦创造了基础,首次获得了世界上唯一的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列,在国际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介绍,"小冰麦"达到了加拿大西部草原春麦和美国北部深色春麦的品质指标,超过了农业部和原商业部制订的优质面包小麦标准,被农业部确定为面包用小麦品种。1999年,杨树林乡的农民种植了500多hm2"小冰麦",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益,第二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hm2。2000年,这种小麦在吉林省的种植面积已达六成以上,而且已推广到了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天津、河南、青海和银川等地。 (本刊辑) 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对一艘来自马来西亚的泰国籍货轮实施检疫时,发现船上食品舱的一袋500g豇豆已经被严重蛀食,并从豇豆上截获豆象成虫。 经室内鉴定,确认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菜豆象。鉴定人员统计发现,在送样的25粒豇豆上竟有38只成虫,说明菜豆象的为害已非常严重。 据悉,这是海南口岸有史以来首次截获此类害虫,也是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以来首次截获一类危险性害虫。检疫人员已按照有关规定对上述货轮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防止了该虫的传入。检疫人员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检疫鉴定技术,确保了海南乃至我国豆类生产的安全。 据有关专家介绍,菜豆象属鞘翅目豆象科植物害虫,主要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它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仓储害虫,为害菜豆、豇豆、兵豆、鹰嘴豆、木豆、赤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多种豆类植物,其幼虫一旦在豆粒内蛀食,将对储藏的食用豆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刊辑)  相似文献   
7.
据河北省有关部门对42县260个村2 600个农户种植意向进行调查显示,2001年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将比2000年增长14.5%。以此推算,全省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35.2万hm2,比2000年增加4.46万hm2。 2001年全省农作物种植将继续保持"一减三增"的局面,即缩减粮田面积,扩大棉、油、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据测算,粮、棉、油、菜4种作物占农作物总播面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76.7:3.4:7.6:9.6,变为2001年的73.6:3.9:9.4:12.2,其中粮食作物下降了3.1个百分点,而棉、油、菜则分别上升了0.5、1.8和2.6个百分点。 (本刊辑)  相似文献   
8.
干藏条件下6-BA对月季切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藏条件下 ,6 -BA(6 -苄基氨基嘌呤 )预处理月季切花萨蔓莎和金牌品种 ,使花材组织水势增高 ,水分亏缺程度降低 ,膜系统保持酶SOD活性增强 ,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降低 ,膜透性减小 ,切花瓶插寿命延长 ,延缓了切花衰老 ,不同品种间存在生理效应大小差异。试验表明 ,水分亏缺导致膜稳定性破坏是干藏月季切花衰老的主要生理原因。 6 -BA预处理月季切花 ,是干藏保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断尾育猪就是在猪7~14日龄将尾巴距尾根2.5cm处断除。方法是用牛筋线沾消毒液后在第二尾骨与第三尾骨间勒紧,5~7天自行脱落,达到断尾目的。断尾育猪好处如下。 1.提高猪日增重、节约饲料。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节约的饲料可饲喂1只产蛋鸡。 2.改善屠体品质。断尾后猪的肌间脂肪沉积增多,咀嚼阻率降低,适口性增强,屠宰率提高4%~5%。 3.减免咬尾症的发生。咬尾是猪的恶癖,将仔猪断尾可控制该病发生。 4.降低仔猪死亡率。初生猪断尾后,可提高窝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猪有可能无意中压住仔猪的尾部,造成伤亡。有的母猪有恶癖,专噬仔猪尾巴,断尾后则可免除。 5.利于授精。断过尾的种猪在人工授精时可免去拽尾一步,操作方便,减少精液污染。 (广西农业厅)  相似文献   
10.
一、生产情况 2000年我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03亿t,与1999年相比减幅达19.5%,为近20年来减幅最大的一年。由于农民自用玉米的数量变化很小,致使进入2001年流通市场的玉米供应量大幅减少。另外,由于货紧价扬,主产区收购的速度明显放慢,吉林省目前已经开始限制玉米的出省数量。 二、进出口情况 2000年我国玉米出口形势较好。据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我国共出口玉米1 047万t,比1999年同期的431万t增长了143.1%。但据有关部门预计,受国内玉米价格上扬、出口补贴水平可能降低以及加入WTO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01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将低于2000年的水平。 三、库存情况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0/2001年度我国玉米期末库存将下降到历史较低水平,库存消费比前两年也将下降15~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