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邱达华 《内陆水产》2005,30(11):31-31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軎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疼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原 最常见的种类是水霉属和绵霉属。 流行情况 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出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相似文献   
3.
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或“白鳞病”是由嗜酸性卵甲藻引起,此病主要危害下池半个月左右的鱼苗和“冬片”鱼种,不仅草、青、鲢、鳙、鲤的鱼种发病,而且野杂鱼也受感染。笔者2004年9月上旬诊治过一例卵甲藻病,现将其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养殖地在临城镇黄竹村,鱼种培育池面积1068m2,平均水深1.0m,2004年6月15日投放8 ̄10cm的草鱼种8000尾,鲢鱼种3200尾,鳙鱼种800尾,投喂以芜萍、浮萍等青饲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9月8日巡塘时看到少数鱼种在池中拥挤成团,鱼体上有白点,3d后出现死鱼。2症状草、鲢、鳙鱼发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背鳍…  相似文献   
4.
采用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的草鱼膨化饲料养殖草鱼,经138天养殖,草鱼成活率达96.5%。饵料系数为1.19,平均亩产量达610.7公斤,平均亩净产量达560公斤,按当地现行批发价草鱼8.8元/公斤,鲢鱼3.0元/公斤计,平均亩产值为5618.3元,平均亩纯收入为1677.7元,平均投入产出比为1:1.4,养殖经济回报率为42.6%。按此模式养殖草鱼,不仅生长快速,饲料利用和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养成的草鱼品质可与传统喂草养成的草鱼相媲美,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水霉病是危害水生动物的一种真菌,这些真菌不仅危害水生动物的幼体,而且危害水生动物的卵。一、发病条件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生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