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1.
鳖的人工繁殖综合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伟仁  谢万奎 《淡水渔业》1990,(1):30-31,11
<正> 为了促进鳖的人工养殖生产的发展,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鳖人工繁殖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四年来共孵化出稚鳖3.3万余只。孵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6%,稚鳖越冬成活率也由原来的60%提高到98%。一、材料与方法亲鳖与稚鳖均来自本场,个体健康、无伤、无残、无病。鳖卵来自场内亲鳖池与商品池产卵场。试验场点在潢川县场与省生物所动物场内。  相似文献   
2.
不同性别鳖的生长差异及孵化温度控制鳖性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谢万奎 《水利渔业》1993,(4):23-24,40
同样的饲养条件,雄、雌性鳖在一定体重范围内,生长速度有差异。在同一养殖群体中,个体重超过平均体重的鳖85%以上为雄性。雄鳖相对于雌鳖有生长优势.孵化温度对鳖性别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养殖斑鳜技术水平低、产量低的问题,试验从池塘选择、地质、苗种选择、养殖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入手,总结出了养殖成活率可达近90%,平均尾重0.42kg,产量高的池塘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甲鱼俗称鳘、元鱼等。由于甲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享有很高声誉的珍贵水产与高级滋补食品。甲鱼血、肉、头、甲、以及内脏、骨骼等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甲鱼在野生条件下生长缓慢,繁殖成活率很低,加上滥捕与不重视资源的保护,致使资源日趋枯竭。因此人工养殖甲鱼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因人工养殖甲鱼历史短暂,有很多技术关键尚待深入研究。为了使人工养殖甲鱼孵化技术更臻完善,我们开展了有关试验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试验从不同温度、鳖卵大小和卵的放置方位等因素对鳖卵孵化影响的研究,提出鳖卵孵化最适温度为32~38℃,孵化积温与卵的大小密切相关。卵的孵化率与其放置方位无关,主要取决于卵子受精质量及孵化期温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有关鳖卵极性变化对鳖人工孵化效果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日本川崎义一先生所著《甲鱼—习性和新的养殖法》一书中明确提出:收集鳖受精卵,必须把乳白色的部分(即动物极)朝上放置,否则就孵化不出稚鳖来;湖南师范大学和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合作的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甲鱼(鳖)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把鳖卵在孵化过程中能否翻动与鸡卵在孵化过程中必须翻动的情况作比较,提出:鳖卵在孵化过程中不能翻  相似文献   
7.
<正> 稚鳖个体生长发育良好是安全越冬与提高幼鳖成活率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人工养鳖经济收益的关键技术。稚鳖生长发育不但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也取决于稚鳖出壳前卵子的状况及母鳖的体质。为了探讨人工养鳖高产技术,我们进行了母鳖个体大小对产卵及稚鳖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观察。试验亲鳖均是1987年5月12日捕捉的野生鳖,经过挑选而得。按其个体大小分为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