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通过提取南海西沙海域水体样本的环境DNA,利用鲸类线粒体12S r RNA和16S r R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目视观测的结果探讨环境DNA技术在鲸类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4种通用引物在鲸类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利用4种通用引物在西沙海域19个站点的样品中检测到5种鲸类,分别为热带斑海豚(Stenella attenuata)、长吻飞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弗氏海豚(Lagenodelphis hosei)、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短鳍领航鲸(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采样过程中观测到的3种鲸类分别为:热带斑海豚、长吻飞旋海豚和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两种方法检获的优势物种一致,利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到了未被观测到的物种。结合引物Cet-12S和Marver3的检测结果可以涵盖所有站点(n=17)和所有鲸类物种(n=5),表明针对不同基因片段的引物结合使用有利于检测效果的提高。对于检出的鲸类序列和物种数,4种引物之间不存在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亚湾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对该区域鱼卵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于 2022 年 4 月在大亚湾的 14 个站点进行了采样调查, 采用线粒体 DNA 的 CO I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片段作为分子标记, 利用 DNA 条形码技术鉴定了大亚湾海域春季的鱼卵种类。结果发现, 大亚湾春季鱼卵种类共 36 种, 隶属于 7 目 16 科 26属, 其中 31 种鉴定到种, 有 3 种鉴定到属, 2 种鉴定到科。鱼卵的平均密度为 10.12 ind/m3 , 密度最大的站点(37.3 ind/m3 )为 S7。鱼卵的优势种(优势度≥0.02)为项斑项鲾(Nuchequula nuchalis)、十棘银鲈 (Gerres decacanthus)、克氏副叶鲹(Alepes kleinii)、岛屿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insularis)、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 叶鲱(Escualosa thoracata)、黄斑光胸鲾(Photopectoralis bindus)。环境因子分析表明, 本研究中环境因子与优势种鱼卵分布无强相关性, 主要是由于优势种鱼卵种类是广温广盐性鱼类, 对海域环境适应性很强。结果显示, 大亚湾海域是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但鱼卵种类仍然以小型化和低值化为主, 应进一步加强对大亚湾渔业资源的保护, 恢复其鱼类优良种质资源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