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7~2008年在莆田后海围垦区进行菲律宾蛤仔反季节高滩位高效生态养殖,收获的菲律宾蛤仔平均规格115粒/kg,平均产量6247.5kg/hm2,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效益28%。藻类池与养殖池浮游植物有34种,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sigmoides、利马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中肋骨条藻在不同的月份中均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不同月份各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为(0.02~190)×104cells/L。2007年11月与2008年3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2008年1、2月藻类细胞丰度相对较低。通过对池中水温、透明度、无机氮、无机磷、DO、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分析,说明菲律宾蛤仔池大量施肥已很大程度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细胞丰度。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较好、均匀度较低、优势度高,菲律宾蛤仔适口饵料中肋骨条藻等优势种类大量繁殖,有利于提高菲律宾蛤仔的产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