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709份花椰菜自交系与骨干亲本,基于亲缘关系与22组农艺性状表型数据,筛选并构建了包含153个品系的核心种质资源集,占比21.58%。根据核心种质的表型变异数据,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极差符合率大于80%以及较高的变异系数变化率等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构建的核心种质集的覆盖度与表型代表性良好。核心种质与全部种质之间的表型保留比分析、表型多样性指数t检验、不同性状均值t检验、主成分分析、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计数与分布统计等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核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特征与遗传多样性,其能够有效代表709份花椰菜原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颤藻目蓝藻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藻类,也是正处于藻类分类学修订中的一大类群。本文在2014年夏季上海黄浦江水体采集的藻类样品中,根据形态特征鉴定分析,确定了中国蓝藻的一个新纪录属——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和新纪录种——群动盖丝藻(Geitlerinema ionicum),本文对该属和该种的分类学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另外,本文参考Komárek 和Anagnostidis(2005)分类体系,对我国与该属相关的蓝藻种类进行了重新归类组合,发现尖头颤藻(Osicllatoria acutissima)、两栖颤藻(O. amphibia)、双点颤藻硫泉变种(O. geminate var. sulphurea)、四点颤藻单颗粒变种(O. quadripunctulata var. unigranulata)等4种应归入盖丝藻属。  相似文献   
3.
黄天娇  王梦梦  高永艳  卢瑛 《水产学报》2019,43(11):2424-2430
本研究选用水煮、油炸和红烧3种烹饪方式分别处理凡纳滨对虾,并且对烹饪后的虾肉进行体外模拟唾—胃—肠液连续消化,以调查烹饪处理后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免疫活性变化状况。采用电泳、免疫印迹和间接ELISA方法评价样品中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的变化情况。SDS-PAGE结果显示,3种烹饪处理虾肉样品中TM条带无明显变化,表明TM在烹饪处理时基本不发生降解;免疫印迹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水煮、油炸和红烧3种烹饪处理虾肉中TM免疫活性分别降低2.08%、11.33%、15.56%;而烹饪后虾肉的体外模拟消化产物的免疫活性丢失显著,水煮、油炸和红烧处理的免疫活性分别下降86.90%、88.94%、97.39%。研究表明,虾类TM免疫活性的降低主要发生在肠液消化阶段,3种方式烹饪处理能够使TM免疫活性降低,并且红烧处理可明显降低TM的免疫活性。本实验为过敏原消减机制的研究和低致敏性水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求大白菜CMS不育类型及发生的时期、特点,利用PCR扩增方法鉴定CMS的类型,并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花蕾不同长度时花药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I晋毛不育系、II苔不育系为Polima型雄性不育系类型,III紫不育系为Ogura型雄性不育系类型;保持系花粉皆正常发育,I晋毛不育系花蕾在长度小于等于1 mm时就明显观察到...  相似文献   
5.
颤藻目蓝藻是世界广泛分布的藻类,也是正处于藻类分类学修订中的一大类群.根据形态特征,在2014年夏季上海黄浦江水体采集的藻类样品中,确定了中国蓝藻的一个新纪录属——盖丝藻属(Geitlerinema)和新纪录种——群动盖丝藻(Geitlerinema ionicum),对该属和该种的分类学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另外,参考KOMAREK和ANAGNOSTIDIS分类体系,对我国与该属相关的蓝藻种类进行了重新归类组合,发现尖头颤藻(Osicllatoria acutissima)、两栖颤藻(O.amphibia)、双点颤藻硫泉变种(O.geminate var.sulphurea)、四点颤藻单颗粒变种(O.quadripunctulata var.unigranulata)等4种应归入盖丝藻属.  相似文献   
6.
花椰菜收获过程中花球变紫的现象与花青素含量密切相关,目前针对花椰菜花球里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以花椰菜始终不变紫色的白色花球组织和变紫花球中的未变紫、浅紫和深紫花球组织为研究材料,采用RT-qPCR技术测定了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颜色花椰菜花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ΔCt法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花椰菜不同颜色花球组织中,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综合排名为SKIP16>ACT>PP2A>TUB>UBQ>EF1α。SKIP16基因综合稳定性排名第一,其次是ACT基因,均适合作为花椰菜花球组织中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研究的理想内参基因;geNorm软件通过计算配对变异值分析最适内参基因组合的数量为2个,综合选用SKIP16和ACT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分析花椰菜花球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准确测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光照在肉鸡生产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就光照对肉鸡的基本作用及光源、光照颜色、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等对肉鸡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总结不同饲养条件下的最适光照方案,为肉鸡生产中光照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在不滤出原水中浮游动物的条件下,不同密度的大型溞(Daphnia magna)对浮游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控藻效果最佳的大型溞添加密度。于2016年5月进行了大型溞添加模拟实验。实验设一个对照组(C0)和C1、C2、C3、C4 4个处理组,大型溞的添加密度分别为0、5、15、25、50 ind/L,每个实验组设3个平行,实验期1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处理组(C1和C2)和高密度处理组(C3和C4)均可抑制藻类密度,后者最为明显。(2)大型溞摄食优先选择绿藻和粒径介于20~30μm的藻类。(3)大型溞对原水中的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长肢秀体溞(Diaphanosoma leuchtenbergianum)、剑水蚤、轮虫和原生动物均有抑制作用,在本文所设密度范围内,添加的密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除原生动物),从而间接的影响浮游植物群落。(4)当添加的大型溞密度为25 ind/L时,控藻的效果最佳,实验4 d后,藻类密度降至最低,约下降至原来的24.9%。  相似文献   
9.
以3个中国南瓜自交系为材料,探究乙烯利和乙烯抑制剂硫代硫酸银(STS)喷施幼苗期茎芽组织对南瓜花性别分化的影响,以及叶片乙烯合成和受体基因(ACO、ETR)对该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植株相比,乙烯利处理使乙烯合成酶基因ACO和乙烯接受体基因ETR的表达水平升高;调查20节内的花性别分化发现,乙烯利处理显著降低了...  相似文献   
10.
鉴定外源DNA片段在受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整合序列与拷贝数信息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转基因植物分子特征鉴定技术繁杂费力、耗时低效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与实验室自建的数据分析流程,针对转基因玉米GM11061开展了分子特征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仅插入受体基因组一个拷贝,位于5号染色体198,621,57~198,621,620 bp之间,不含载体骨架序列,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了其上下游结合位点。测序数据量梯度分析显示,最低~5×的重测序原始数据可实现该整合位点的鉴定。本研究证实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配套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可实现简易、快速、精准的植物分子特征鉴定研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同时也为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