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要求我们生产出无污染的绿色水产品。微生态制剂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和二次污染,不产生抗药性,能有效地改善养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对象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研究、开发与应用微生态制剂有望成为未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一、微生态制剂概述微生态制剂(Microbialecologicalagent)又名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modulater)、益生菌(probiotics)、活菌制剂(Livingbacteriaagent)、EM菌制剂(Efficientmicrobeagent)等。它是在…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0~720 mg/kg醋酸棉酚饲喂异育银鲫180 d,研究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生理机能、肝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项试验条件下,分别含240、480和720 mg/kg醋酸棉酚的试验饲料对异育银鲫在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鱼体成分、肌肉水分含量、肥满度、生理机能和肝及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与无醋酸棉酚的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能耐受含720 mg/kg醋酸棉酚的饲料.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吴中区2006年全面启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推优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以来,511户示范户,29169亩示范面积,河蟹平均亩产60千克,亩均效益2802元,同比前三年增20%,效果显著。横泾街道新齐村周根林从事水产养殖多年,作为技术指导员,又是示范户,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条河蟹套养鳜鱼的高产高效经验,其单产90千克以上,净利达4800元。  相似文献   
4.
高温期,天气炎热且多变,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这段时间里池塘水质和底质极易发生恶化,造成南美白对虾缺氧泛塘甚至发病。根据笔者近几年经验,提醒广大养殖户要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把握以下五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底质改良对河蟹健康养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质改良对河蟹健康养殖的重要意义@李伟方$苏州市吴中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站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2004~2005年开展了池塘套养丁'技术试验,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年在822亩池塘内套养丁',取得了平均亩产丁'15.56千克、平均每亩净增收249元的好收成,吴中区横泾镇周根林就是其中的典型,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5~20亩,  相似文献   
7.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郾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街道新齐村的周根林.从事水产养殖多年。作为技术指导员,又是示范户.他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条河蟹套养鳜鱼的高产高效经验.单产在90公斤以上.净利达4800元。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出发,将发包方、承包方、承包地块、承包合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作为编码对象;基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承包地块和承包方纳入到发包方下进行统一编码,承包合同、经营权证和登记簿编码一致,并且与承包方编码关联;以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提出了各编码要素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和赋码规则。研究对提高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事效率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一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