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降低船舶碰撞行为的发生概率,基于浙江近海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提出一种船舶碰撞风险等级分析方法。对浙江附近海域以0.1°间隔做格网划分,将每个格网作为风险等级分析的最小单元。再按月份分别统计2020年浙江附近海域各格网内渔船、商船的航速、航向变化率和船舶分布密度,构建船舶碰撞风险等级模型。最后将渔区信息、航线信息及船舶碰撞风险等级信息绘制在地图中,分析目标区域内的船舶碰撞风险等级。结果显示,2020年各月浙江附近海域船舶碰撞风险分布较为稳定,碰撞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外航路航线附近、舟山渔场部分格网及鱼山渔场部分格网内。研究表明,该船舶碰撞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能够移植到其他海域,为航线的调整与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韭山保护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为保护区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韭山列岛的地理位置,设置3个调查站位,于2016年8月进行取样调查。[结果]共鉴定潮间带生物78种,优势种有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粒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exigua)、日本菊花螺(Siphonaria japonia)、嫁虫戚(Cellana toreuma)、史氏背尖贝(Notoacmea schrencki)等;潮间带生物量密度平均为2 544.0 g/m2,个体密度平均为21 623.9个/m2;从3个站位的生物种类数分布来看,由多到少依次为积谷山、大青山和南韭山,生物量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青山、积谷山和南韭山,个体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积谷山、大青山和南韭山。[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保护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徐林  戴乾  韦刚  蔡贵香  瞿广胜 《乡村科技》2023,(10):155-157
为了解农用旱耕地土壤现状和污染水平,2014—2020年在研究区分层采集农用旱耕地土壤140份,测定其铅(Pb)、镉(Cd)、铬(Cr)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样本中,小于风险筛选值的占30.0%,介于风险筛选值和风险控制值之间的占61.4%,大于风险控制值的占8.6%;Cd污染最重,Pb污染最轻;在检测样本中,清洁级别占22.9%,尚清洁级别占15.7%,轻度污染级别占37.1%,中度污染级别占11.4%,重污染级别占12.9%。  相似文献   
4.
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是浙江沿岸海域常见的中上层小型鱼类。本研究根据 2019 年 4—6 月科学观察员对日本鳀幼鱼专项特许捕捞活动记录的渔获数据与采集的环境数据, 分析了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资源密度的分布特征, 并通过广义相加模型(GAM)研究了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的资源密度具有较明显的月份变化, 5 月最高, 4 月最低; 影响其资源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纬度、0.5 m 水深的盐度、0.5 m 水深的叶绿素、溶解氧; 纬度、0.5 m 水深盐度、0.5 m 水深溶解氧与日本鳀幼鱼的资源密度之间呈现多波峰的非线性关系, 0.5 m 水深的叶绿素与日本鳀幼鱼的资源密度之间呈现正相关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浙江沿岸日本鳀专项特许捕捞时间、空间管理和减少副渔获物提供依据, 也可以结合日本鳀成鱼研究为其资源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