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2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海洋经济、军事和科学等方面的活动不断发展,使规定各国在利用海洋方面的行动准则亦愈来愈多,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海洋法。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于1979年4月访问了日本对虾养殖中心山口县,在该县秋穗、旭商事养虾场和濑户内海栽培渔业中心考察、学习。日本对虾 Penaeus japonicus养殖的发展乃是狠抓苗种关、科研成果促进生产发展。因此,在介绍育苗技术之前介绍其发展简史,研究日本人在发展虾苗生产所走过的路,扬长避短,可为发展我国对虾养殖业提供借鉴。一,育苗技术的发展简史日本对虾育苗技术发展史大体可分四个阶段。(一)基础研究时期(1933~1958),1933年日本  相似文献   
3.
1.长期变动 从地质时代的观点来看,可根据以几百万年、几十万年为单位的气候变动及历史看法来预测地球环境700年、120年、80年及几十年的长期变动周期变化。但对于与鱼类关系密切的海洋变动,由于观察的历史短,尚无法了解其长期的变动趋势。定期地对日本近海的海洋观察大约始于1918年,但论及长期变动尚缺乏足够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 时值日本国樱花盛开之际,我们受福建省华福公司和省水产局派遣到日本学习养鳗技术,同时还考察了养虾业和有关水产科研、生产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现对日本对虾养殖业试作介绍。在日本的虾类养殖,多为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这种对虾的人工繁殖的研究始于1933年,1964年才正式较大规模地生产种苗,并从1967年进入人工育苗和养殖企业化发展阶段。目前育苗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鱼,粮鱼双丰收,早在不少省份的实践中得到证明。但过去多数还是低水平利用,形不成商品生产,因而无法显示其经济效益和发展的潜力。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面积高产典型,亩产鲜鱼四五十斤至百余斤。实践证明,千斤稻、百斤鱼的典型经验,多数都出现在粮鱼高产区,若我们选用高产良田,适当扩大鱼沟鱼溜面积,并在技术上下功夫,亩产百斤鱼并非难事。我国现有3.76亿亩水稻田,如有5%(即1.880万亩)的高产良田用于养鱼,并达到亩产百斤鱼,就是94万吨,10%(即3,760万亩)的一般稻田,亩产鱼30斤,则为56.4万吨,两项合计利用稻田面积5,640万亩,即为全国稻田面积的15%,而产量就可达150.4万吨,超过1983年全国淡水渔业总产量。这个产量若  相似文献   
6.
目前,日本的栽培渔业主要是以栽培渔业中心,自治团体,渔协等为中心,以日本对虾,真鲷,三疣梭子蟹等为主要对象的全国性的种苗生产,放流事业。种苗大量生产技术作为放流的先决条件业.已确立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种苗生产,放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地增加,从1980年的成果来看,全日本共放流真鲷1.000万尾,日本对虾近8亿尾,独角新对虾和三疣梭子蟹各1,000,  相似文献   
7.
通常,亲鱼与所产生的后代数量在一定水平之下呈正相关,如果资源急激持续地增加或减少,其正常的亲子关系就不复存在,而把握其关系的关键在于成活条件。也就是说当某一年份成活率特别好或特别坏,或者年成活力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应推倒这种关系。因此,当资源呈现到某一水平以后的正常的亲子数量的正相关就会变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山区鱼塘大都水清见底,鲺病较严重,过去我们按常规洽疗,用浓变1ppm的“六六六”粉泼施无效。故改用“敌敌畏”对病鱼种在网箱内进行浸洗治疗,通过反复试验证明,在网箱内用“敌敌畏”快速浸洗病鱼是一种治疗鲺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作法是:把病鱼扦捕起放入网箱暂养,根据鱼苗重量计算用量。可用目测或粗略计算,一般3寸草鱼种每斤重约50—60尾,4寸草鱼种每斤重约20—30尾,  相似文献   
9.
福建八个基地建设,渔业基地列为其中之一。建设渔业基地,除政策正确之外,就是依靠水产科学技术进步了。最近省委领导同志提出水产品要作为出口创汇的突破口。这就对水产科技战略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福建地处亚热带,依山傍海,广阔的浅海滩涂为发展水产增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条件;12.5万平方公里的渔场比陆地面积还大。加上中央赋以我省在对外经济工作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就为我们制定水产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了“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10.
海产鱼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寿山 《水产学报》1985,9(1):93-103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1年底,日本已对25科52种海产鱼类(不包括降海和溯河鱼类)进行了人工育苗研究。真鲷Pagrus major**、黑鲷Mylio macrocephalus***等6种已建立年产苗种达100万尾以上的生产技术;年产达几万至几十万尾的种类有褐菖鲉Sebastisus marmoratus等10-20种。育苗方式以室内水槽高密度育苗为主。日本人工育苗技术开发的要点:1.开发了与多数海产鱼分批产卵型的繁殖特性相适应的自然产卵的采卵技术;2.开发了适口优质的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并建立饵料系列;3.建立生物饵料大量培养技术。文中着重探讨和讨论了我国和日本海产鱼类人工育苗生产和科研几个方面的异同点,并就我国海产鱼人工育苗工作提出了几点探讨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