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半番鸭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M细胞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应用台盼蓝、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示踪物对GALT上皮细胞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番鸭GALT黏膜上皮最初为柱状上皮,柱状上皮逐渐脱离基底膜,基底膜部位的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扁平上皮;鸭灌服台盼蓝后,在淋巴组织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和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均出现了台盼蓝颗粒;肠腔内注入HRP后,HRP的阳性产物出现在扁平上皮和淋巴组织中;在柱状上皮内2种示踪物均未出现.可见,半番鸭GALT表面的M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2.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的胰腺在体内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氏鲟的胰腺弥散分布于肝内、肠道及胃的周围,以肠道周围分布最多;另外脾脏内也有胰腺分布。肝脏前部无胰腺分布,中部分布较多,后部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3.
做好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病死畜禽处理问题成为热点,动物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倍受媒体、民众关注.由于孟津县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地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动物的死亡,进而保障农业增效、养殖户增收.但在养殖过程中因病死畜禽无法完全避免,为发展畜牧业生产、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因此,做好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5.
做好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已成为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一、病死畜禽五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比较目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主要有五种:1.焚烧。是通过氧化燃烧,杀灭病原微生物,把动物尸体变为灰烬的过程。优点:高温焚烧可消灭所有有害病原微生物。缺点:一是需消耗大量能源。二是占用场地大,选择地点较局限。应远离居民区、建筑物、易燃物品。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乳腺炎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且患有隐性乳腺炎(体细胞数50万~100万个/m L)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奶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1000IU的维生素E,试验为期3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显著提高46.91%(P <0.05),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23.56%(P <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中总蛋白显著提高10.71%高(P <0.05),球蛋白显著提高17.18%(P <0.05),葡萄糖显著提高72.02%(P <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30.08%(P <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提高21.50%(P <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20.58%(P <0.05)。结论 :基础日粮+1000IU的维生素E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乳汁体细胞数,改善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在实施狂犬病诊断过程中,应用直接快速免疫组化法(DRIT)获得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国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集的家犬以及患者脑组织标本共144份。针对所有标本分别选择DRIT法、DFA法(直接荧光抗体法)以及RT-PCR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监测。对三种方法的最终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DRIT法进行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针对所有标本,选择三种方法完成检测后,最终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DRIT法同DFA法以及RT-PCR方法进行比较,表现出相同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此外研究成本较低,针对技术要求较低,针对经费有限以及技术力量较弱的实验室更合适此种方法。结论:我国在进行狂犬病诊断的过程中,选择DRIT法能表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于基层狂犬病实验室监测工作中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化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0日龄健康番鸭84只,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于攻毒后6、12、24、48、60、72、84、108、144、204、312、384 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探索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及发病机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6、12 h时各脏器均呈阴性反应;感染后24 h,从肝脏、肠道、大脑中最先检测到阳性细胞;感染后144 h,各脏器均呈强阳性;感染后204 h,脾脏、肺脏及胸腺的阳性反应强度仍持续,其他脏器的阳性反应强度都有所下降。番鸭呼肠孤病毒对肝脏、脾脏、盲肠的组织嗜性最强,表明这3种组织为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如下:各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的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脾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心脏的心肌细胞;肺脏的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胸腺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法氏囊的淋巴细胞;肠道的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大脑和小脑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组织内可见炎性浸润的淋巴细胞呈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