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猪弓形体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不同途径人工感染弓形体原虫(滋养体)的36例仔猪的剖检病变,并对其中的32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肉眼上最突出的损害是急性间质性肺炎、局灶坏死性肝炎和坏死性淋巴结炎。镜下的特异性病变是灶性坏死和结节,它不仅出现于肝、肺、脾、淋巴结和脑内,也见于肾上腺、甲状腺和红骨髓内。急性猪弓形体病的损害易于与其他猪急性传染病如猪瘟、猪丹毒、巴氏杆菌病、沙氏杆菌病、败血性链球菌病、伪狂犬病等相区别,故在诊断上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雏鸭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胡世君  周秀富 《畜禽业》2005,(10):58-60
从荣昌县死亡雏鸭肝、心血分离到一种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单个、成对或成丛排列。接种小白鼠能引起死亡。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葡萄糖,麦芽糖,赖氨酸等均能发酵。不发酵蔗糖,棉籽糖,尿素,不能产生H2S。显示该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呋喃妥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3.
抗菌素及化学药物,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广泛使用已有近卅年的历史。耐药菌株陆续发现,并有逐趋增多的倾向。因此探索它们对临床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确切抑菌效能,不仅在医疗实践上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理论上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理也可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4.
方定一等(1963)首先应用鹅胚传代弱毒菌免疫母鹅防制本病获得成功。陈伯伦等(1985)研制并进一步使用鸭胚化小鹅瘟疫苗。国内七十年代后也陆续发展了不少疫苗,如通过鹅胚或番鸭胚成纤维细胞连续继  相似文献   
5.
Biocca 等(1946)早在四十年代通过实验动物人工感染治疗试验证实:SD,SM及SM_2对弓形体病具有良好疗效。于恩庶(1957)在人工感染弓形体的小白鼠治疗试验中也证实:SD的25mg/kg/日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3%胰蛋白膘肉膏汤内加入1:40或1:80的抗猪丹毒高免血清及一定种类与数量的抗菌素,采用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猪丹毒病料30份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00%;对人工接种并致死的丹毒病猪13例按时检测共32头次,检出阳性30头次,检出率为93.8%。自然病例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采血检验也可检出。阴性反应一般16~20小时可以得出结果。试验同时证实:血清培养凝集试验对检测由1a型及2型猪丹毒杆菌所引致的病例及病料都是有效的。卡那霉素(400微克/毫升)、庆大霉素(50微克/毫升)及万古霉素(25微克/毫升)按量加入猪丹毒血清培养液内可加大:消除与其它常见病原菌的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同时明显提高对污染、甚或腐败病料的检出率。能充分满足基层现场的实际需要。上述诊断液分装成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安瓿管,4℃冰箱内保存,有效期至少可达2个月。  相似文献   
7.
某鸡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摸清某鸡场2004年夏季鸡死亡的病因,对死亡鸡心血、卵黄进行了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单个、成对或成丛排列。生化试验表明分离菌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壮观霉素、多粘菌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产生耐药;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壮观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氟罗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麦迪霉素、杆菌肽、交沙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接种小白鼠,能引起死亡,显示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正>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简写GPV)及其导致的鹅细小病毒病(小鹅瘟)的快速检测及诊断技术,迄今未见文献详细报道。实践及研究工作都迫切需要一个快速、特异而简便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量血球凝集抑制试验(HI)对四)II省部分地区鸡、鸭、鹅、鸽、鹤鹑等禽类共699羽抽样进行EDS_(16)。血清学调查。结果在鸡、鸭、鹅等禽类均检出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46.47%、51.43%、37.04%。并对不同日龄、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和不同年份的禽类血样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由于传染来源广泛,感染宿主众多,传播途径多样;加之其病原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因之而成为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实践表明,系统预防注射或其他防疫措施,在控制病的流行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不足以消灭它,故迄今猪丹毒仍是猪只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们从1980.10~1981.6,曾经对所收检的主要为急性败血型死亡猪病科90份进行系统化验,发现猪丹毒49例(约为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