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和掌握三亚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017年3月采用断面监测法调查了三亚红塘湾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和补充量等指标,并采用健康指数(CI)对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红塘湾造礁石珊瑚共鉴定11科25属55种,优势种是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风信子鹿角珊瑚(A.hyacinthus)、平展蔷薇珊瑚(Montipora solanderi)、叶状蔷薇珊瑚(M.foliosa);软珊瑚主要种有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以及柳珊瑚目一种;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为14.58%,平均珊瑚补充量为0.15个·m~(-2),软珊瑚平均覆盖率为0.17%,珊瑚主要分布在1~4 m水深,水深6 m以外有零星的造礁石珊瑚或柳珊瑚分布;目前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平均处于很好级别,但与历史调查数据比较呈下降趋势,主要受水体环境中悬浮物及叶绿素a增加、围填海悬浮泥沙以及大型藻类增多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2004年8月对陵水的分界洲岛,三亚的鹿回头湾、榆林湾、蜈支洲岛,琼海的潭门港、龙湾港,文昌的铜鼓岭和长圮港等区域沿岸珊瑚礁进行监测,采用Line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进行调查。通过对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死亡率、补充量和发病率等指标分析海南岛东、南部近岸造礁石珊瑚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部近岸珊瑚礁发育良好,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造礁石珊瑚13科32属77种。由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等人类开发强度加大,该地区近岸部分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珊瑚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长圮港、潭门港及铜鼓岭珊瑚健康状况较差;三亚鹿回头等区域局部珊瑚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呈恢复趋势;远离海岸的岛屿区域,如蜈支洲岛和分界洲岛,由于来自陆地的污染和影响小,珊瑚健康状况呈现良好。  相似文献   
3.
西沙监控区浮游植物生态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对中国西沙群岛的5个生态监控区,即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的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5个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为50属117种,第1优势种为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08×104ind/m3,范围为4.42×104~0.85×104ind/m3。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一般,均匀度指数低。目前西沙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没有受到人为输送含N、P和Si的化合物影响,P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海南岛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赋存特征,本研究借助绝对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海南岛东海岸8个珊瑚礁礁区海水中的磺胺类(sul1、sul2)、喹诺酮类(qnrB、qnrS)和氯霉素类ARGs(cmlA1-01、cmlA1-02、cmx(A))的丰度及其与海水盐度、营养盐(NH3?-N、NO2?-N、NO3?-N、PO43?-P)和金属离子(Hg、As、Cu、Pb、Zn、Cd、Cr)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8个调查站点海水中的磺胺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共3类7种ARGs的检出率为100%,且sul2在所有调查站点中都是丰度最高的ARG(3.96×107~1.65×109 copies·L?1)。此外,5种ARGs[sul1、qnrS、cmlA1-01、cmlA1-02、cmx(A)]的丰度与盐度显著负相关,而qnrS和cmlA1-01的丰度均与NO2?-N浓度显著正相关,sul1和qnrB的丰度分别与Cu和Cr浓度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海南岛东海岸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多种类型的ARGs污染,盐度、营养盐和金属离子可能是驱动礁区ARGs传播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春季三亚湾浮游动物生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11年3月27日-4月3日调查资料,对三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鉴定浮游动物68种,优势种为桡足类的瘦歪水蚤( Tortanus gracilis)、太平洋纺锤水蚤( Acartia pacifica)、美丽大眼剑水蚤( Corycaeus speciosus)、小哲水蚤( Nannocalanus minor),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毛颚类的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介形类的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被囊类的异体住囊虫( Oikopleura dioica);樱虾类的中型莹虾( Lucifer intermedius)。生态类群主要以暖水沿岸种类为主。三亚湾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布呈现由河口沿着三亚湾向外海再到鹿回头沿岸呈逆时针逐渐减少趋势,且湾内大于湾外;三亚湾浮游动物的密度与重金属铜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活性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悬浮物、叶绿素a、铜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4—2013年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截线样条法、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方法技术对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南东岸、南岸浅水礁区近10年调查珊瑚礁鱼类共计6目32 科64属130种,其中鲈形目居绝对优势;珊瑚礁鱼类密度大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科级多样性平均值为4.41,属级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09,标准化的G-F指数平均值为0.30;鲈形目珊瑚礁鱼类相对丰富度占有绝对优势,相对丰富度较高的6个科分别为雀鲷科、隆头鱼科、蝴蝶鱼科、天竺鲷科、四齿鲀科及玻甲鱼科;珊瑚礁鱼类在目级极为相似,相似性指数在0.86~1之间;科、属、种级相似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通过Jaccard's种类相似性指数分析,海南岛东岸、南岸珊瑚礁鱼类种类较多,物种丰富。珊瑚礁鱼体长范围6~10 cm区间的数量最多,其次为0 ~5 cm区间,21~40 cm区间的珊瑚礁鱼类在浅水礁区分布极少。本研究通过对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近10 a的种类分布及多样性进行探讨,旨在为海南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及珊瑚礁鱼类保护与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