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分析冰封期冰-水介质、各冰层间污染物质的分布迁移规律,揭示污染物质的水平空间分布,为后续乌梁素海冰封期水质评价、湖泊营养物质分布规律、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1月在乌梁素海12个采样点使用冰柱采集器和“注射器”式采水器采集冰样和水样,测定表层冰、冰-水界面冰和水样中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盐分(Na+、Cl-)等污染物浓度,采用冰-水分配系数分析污染物在冰水体系中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水体TN、NH3-N、TOC、Na+及Cl-浓度分别是冰体的2.03、5.09、3.76、202.87和182.23倍,冰体TP浓度是水体的1.94倍;冰体内部,TN浓度冰-水界面冰是表层冰的1.48倍,其他污染物浓度表层冰是冰-水界面冰的1~1.59倍;TN、NH3-N、TP、TOC、Na+及Cl-冰-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63、0.40、3.25、0.34、0.01和0.01。随着结冰过程,TN、NH3-N、TOC由冰体向冰下水体不断迁移,而TP是冰体浓度高于冰下水体,Na+和Cl-由于冰晶的析出使绝大部分溶质在冰下水体中浓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特征,于2018年和2019年冬季(1月)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根据乌梁素海污染源分布、水文及环境特征,在湖泊入水口(N1~N6)、湖泊中部(N7~N14)和湖泊出水口(N15、N16)选取了16个典型样点,进行浮游植物和水样采集;运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tis指数测定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冰封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2门6种和6门8种,伪鱼腥藻是2018年的绝对优势种,2019年的绝对优势种为蓝隐藻和旋转囊裸藻。2018年冰封期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为0.0711~0.5971,宽度最大的为球衣藻,其次是绿柄球藻和衣藻;2019年冰封期优势种生态位宽度为0.1265~0.5455,宽度最大的为绿柄球藻,其次是具尾逗隐藻和蓝隐藻。2018 年和2019年乌梁素海冰封期各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0078~0.7967 和0.0448~0.9248,整体上重叠值小;2018年冰封期浮游植物优势种绿藻门的衣藻与球衣藻的重叠值最高,2019年隐藻门的具尾逗隐藻与蓝隐藻的重叠值最高。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响应速率显示,2018年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整体上呈发展趋势,而2019年呈衰退趋势。方差比率法分析显示,优势种整体呈正关联;卡方检验发现,各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均不显著,大多数藻类种间为负关联,少数为正关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