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茶树挥发性香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了141个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并对其不同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在茶树顶芽和嫩叶中高表达的萜烯类合成代表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化关系将茶树与拟南芥和葡萄的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分成了4个亚家族;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含有5~14个外显子,在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光响应、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和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CsMVKCsDXSCsGGPS在白茶萎凋过程中的表达显著上调;CsDXR、CsMCT、CsCMK、CsMCS、CsHDS、CsGPPS和CsGGPPS在萎凋4 h和24 h的表达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茶叶萎凋过程中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对茶叶香气组分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脂肪族类化合物是植物芳香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白茶香气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染色体级别的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对LO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从中获得12个茶树LOX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sLOX1~CsLOX12。12个茶树LOX基因序列,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或叶绿体中,其编码蛋白具有相同的特征结构域及保守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OX基因家族分为9-LOX13-LOX两个亚家族,CsLOX2CsLOX3CsLOX4CsLOX79-LOX亚型,其余为13-LOX亚型;基因结构分析表明CsLOX1含有8个外显子,其余均含有9个外显子;不同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家族在茶树嫩叶、成熟叶部位高表达;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大量与植物生长发育、光响应、激素及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CsLOX基因家族在干旱、低温及茉莉酸甲酯处理下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白茶不同萎凋时间处理下,CsLOX1CsLOX3CsLOX5CsLOX7CsLOX8CsLOX9CsLOX11CsLOX12的表达量被诱导上调,4 h时表达量最高(最高上调27倍)。结果表明,CsLOX基因家族成员参与白茶加工萎凋过程脂肪族香气形成的调控,为探明白茶加工过程香气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绿叶挥发物(GLVs)作为植物挥发物中的一类化合物,由C18和C16不饱和脂肪酸经酶催化分解形成的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酯类组成.其中,乙酸叶醇酯是一种主要的GLVs,以Z-3-己烯醛和Z-3-己烯醇经酶作用合成.为了解乙酸叶醇酯在茶树耐寒性状中的作用,以一年生茶树品种中茶108为材料,使用乙酸叶醇酯后短时低温(4℃,1.5 h)和低温过夜(4℃,16 h)处理茶苗,测定茶树冷诱导基因表达和茶树生理生化特性指标.结果发现,乙酸叶醇酯在短时低温处理时可以提高冷诱导基因CsICE1、CsICE2、CsCBF1-CsCBF5的表达;在过夜低温处理时提高冷诱导基因CsRD1、CsRD2的表达;短时低温和过夜低温处理均能分别显著提高茶树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从而缓解低温胁迫对茶树的伤害.此外,乙酸叶醇酯还诱导自身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sADH1、CsADH3和CsLOX3的表达,进一步增强茶树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和利用武夷山的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促进武夷山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本实验对鬼洞白鸡冠的夏茶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鬼洞白鸡冠的夏茶树型都为灌木型,树姿为半开展。叶形为长椭圆形,成熟叶片叶色为深绿色,叶尖形状为钝尖,叶质较厚软,茸毛少,属于中小叶种。(2)鬼洞白鸡冠的夏茶制成成茶后,水浸出物以鬼洞白鸡冠绿茶最高为39.02%:茶多酚以鬼洞白鸡冠绿茶最高为24.97%,鬼洞白鸡冠红茶最低:咖啡碱以鬼洞白鸡冠绿茶最高为2.64%:游离氨基酸以鬼洞白鸡冠乌龙茶茶最高为2.11%。(3)鬼洞白鸡冠的夏茶加工为红茶、绿茶、鸟龙茶,通过感官审评,制成红茶的品质最优,制成乌龙茶品质也不逊色,而制成绿茶的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5.
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作为植物香气物质合成的脂肪酸代谢等途径中关键酶之一,对茶叶芳香物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茶树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19个CsADH基因家族成员。系统进化树显示,茶树的ADH基因家族成员分成6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发现,茶树和拟南芥、葡萄与猕猴桃的ADH基因家族之间分别存在2、4、12对共线性关系;茶树ADH基因家族含有1~13个外显子,编码其氨基酸的数目为236~669,分子量为26.15~73.83 kDa,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叶绿体,仅CsADH1定位于细胞核。此外,对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了大量与光响应、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和激素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荧光定量检测发现,CsFDH2在萎凋4 h时表达量最高;CsADH4CsADH10在萎凋32 h时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4.11倍和3.54倍;CsADH3在萎凋48 h时达到峰值,略高于萎凋32 h的表达量;CsADH-like1在萎凋40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CsADH-like3在萎凋24 h时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为探究萎凋过程中乙醇脱氢酶基因对白茶脂肪族类芳香物质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茉莉(Jasminum sambac)的花苞为材料,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出JsTPS基因的5'端调控序列,对该启动子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根据茉莉花TPS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分布,扩增出5个不同片段长度的启动子,分别命名为JsTPS-1(494 bp)、JsTPS-2(689 bp)、JsTPS-3(10...  相似文献   
7.
SROs(Similar to rcd one)是植物特有的基因家族。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获得9个茶树SRO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sRCD1-4和CsSRO1-5。9个茶树SRO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具有特征结构域PARP和RST,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系统进化树分析聚分为3组,Ι组包含CsRCD1-4,Ⅱ组包含CsSRO1和CsSRO2,Ⅲ组包含CsSRO3-5。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sSRO基因含有4至9个外显子。8个茶树组织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CsRCD1、CsRCD3和CsRCD4可能在茶树不同发育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CsSRO基因在根和成熟叶中较高表达。上游启动子区域分析发现大量与植物发育、激素及胁迫响应密切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对CsSRO基因在干旱和脱落酸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9个CsSRO基因均被诱导表达,CsSRO基因可能与茶树抗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