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怀芳 《植物保护》1990,16(5):54-54
苎麻是重要的纤维植物之一,其纤维细韧,用于生产高档的织物,着之透气、凉爽、舒适,深受国内外顾客喜爱。 苎麻是我国特产,近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7年超逾780万亩。湖南苎麻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位居全国榜首。但苎麻整个生长过程中遭受多种虫害的危害,除苎麻夜蛾、金  相似文献   
2.
红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lacci是红麻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该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种子,国内外麻类植保工作者对红麻种子卫生措施的研究付予了不少精力。印度用温汤浸种结合苗期喷药保护,美国用福美双或西力生加氯内卜或百菌清加敌克松处理种  相似文献   
3.
数码照相机与传统照相机相比,具有使用、展示和存贮方便,立拍立现,发现失误可以立即重拍补救,存贮器件可以反复使用,网络传输方便,可进行红外、紫外特种照相,数码图像处理方便快捷、无污染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4.
苎麻根腐线虫病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导致苎麻败蔸,造成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据主产麻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贵州等省区,万余亩三龄以上老麻地调查,平均发病率56.5%,病情指数32.31,其中长江流域麻区发病最重。从健、病麻地测产和经药剂防治后的增产效果看,发病中等的麻地,产量损失20-30%,重者失收。全国每年因该病损失苎麻10万担左右。  相似文献   
5.
 苧麻立枯病是苧麻产品常见的一种较普遍的病害,头麻受害最重。发病中等的麻园,产量一般损失10%左右。  相似文献   
6.
红麻造桥虫Anomis flava Fabricius在湖南沅江一年发生5代,其中以6月20日~7月15日的第2代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第3、4代次之,第l和第5代较少。用生物药剂Bt乳剂和HD—1乳剂喷杀幼虫能有效地防治该虫的为害。农药防治以“毒杀棒”药杀未产卵的成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8.
苎麻根腐线虫病是苎麻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导致苎麻败蔸及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害遍布我国苎麻产区。据我们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麻区调查,三年以上麻园平均发病率达83.99%,病指48.94。发病中等的麻园减产20—30%;严重受害  相似文献   
9.
金龟子的幼虫通称蛴螬,是苎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湖南沅江、汉寿等主产麻区为害苎麻的金龟子主要是铜绿金龟子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和大黑金龟子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其次是黑绒金龟子Serica orientalis Motsch、四丽纹金龟子Popillia quadriguttala Fab、粪蜉金龟子Aphodius sp等。1979年8~9月,我们调查了不同类型的麻土35块,共115平方米,有虫716条。其中铜绿金龟子416条,大黑金龟子227条,其他金龟子67条,分别占总虫数的58.6%、  相似文献   
10.
红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lacci是红麻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该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种子,国内外麻类植保工作者对红麻种子卫生措施的研究付予了不少精力。印度用温汤浸种结合苗期喷药保护,美国用福美双或西力生加氯内卜或百菌清加敌克松处理种子,都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