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一)选地育苗:向日葵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虽能耐低温,但在低温环境下生长缓慢。改直播为育苗移栽后,在苗床中度过低温时期,可以集中管理,有利于壮苗早发结大盘。向日葵育苗床地要求地势高,土壤肥沃,未发生过棉花黄萎病的田。耕翻后施足基肥,长20米宽1米的苗床,施用人粪3~5担。  相似文献   
2.
甜高梁是新兴的能源作物、糖料作物、酿酒作物和饲料作物。大面积种植甜高梁,可以促进奶牛养殖业、制糖业、酿酒业和造纸业的发展,能供给乡镇企业大量原料,有利发展乡镇工业,提高经济效益。 1985~1986年,我站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进了六个美国甜高梁优良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根据两年试验结果,筛选出三个适于我省沿海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丰强雏康宁"对雏鸡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疗效,以硫酸新霉素为对照药物,分别用丰强雏康宁和硫酸新霉素临床推荐量治疗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人工混合感染的3日龄土杂鸡.结果: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丰强雏康宁和硫酸新霉素按推荐量饮水给予3~8日龄土杂鸡,连用6d,可有效控制雏鸡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5.
1984~1985年,我们在棉花苗床上进行了化控试验,以探明缩节安在苗床上应用的适宜浓度及其对棉苗的调控效应。 一、化控时间与方法 苗床于4月初下种育苗。当子叶节以下幼茎高度超过6厘米时进行化控。喷施缩节安的浓度分为5、10、20、40ppm四种处理。喷施时,选择晴暖天气的中午时间揭膜,均匀喷洒叶片,待棉叶上的药液风干后封膜。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是粮、糖、饲、能兼用作物。为探索甜高粱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对引进的美国甜高粱品种,进行选优栽培试验,结果如下: 一、甜高粱的生育过程 根据定点观察,甜高粱不同品种生育期在125~140天,晚熟种较早熟种迟15天左右。一般播种到出苗7~9天,  相似文献   
7.
为了扩大EF的应用范围,促进棉花优质高产,提高效益,我站于1983~1985年进行棉花应用EF的各项试验和小规模生产性示范,据三年来试验结果表明,EF对棉花生长有一定的促进效应,采用50PPM溶液浸种,发芽率有所提高,并能促进棉苗生长和减轻苗期病害;盛花结铃期喷施50~100PPM溶液,产量较对照提高10%左右,每亩增收皮棉7.5公斤左右,亩增经济效益15~20元,药剂成本费1~1.5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球宁1号、球威和球立宁3种抗球虫药对临床分离到的小肠球虫的疗效。试验鸡称重并随机分组,用药组和感染不用药组分别经口接种小肠球虫混合卵囊1.0×105个,各组分别饲喂含相应抗球虫药5.0×10-4的饲料,观察临床症状。收集感染后5~7d的粪便计数球虫卵囊,感染后第8d称重并剖杀鸡只观察病变,计算相对增重率、存活率、病变值、卵囊值和抗球虫指数(ACI)和ROP值。各组存活率均为100%,球宁1号组、球威组和球立宁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89.77%、61.99%和85.09%;ACI分别为175、102、165;ROP值分别为3.9%、75.7%和35.4%。在10万个小肠球虫混合卵囊感染的情况下,5.0×10-4球宁1号和球立宁的抗球虫效力达到了中等效果,球宁1号的效力优于球立宁,5.0×10-4的球威抗球虫无效,球宁1号无抗药性,而球立宁和球威已有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沿海棉区,存在着超量施肥和超量化控的现象,亩施纯氮多达15~25公斤,化控次数达6次之多,亩用药量5克以上,造成亩投入过大,经济效益降低。为探明最佳用肥和最适化控量次,1983~1985年进行了合理经济施肥和定量定次化控试验。试验设亩施氮素7.5公斤、10公斤、12.5公斤、15公斤四个等级,每处理又分化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棉区,移栽棉面积在95%以上,其特点是产量稳、成熟早、品质好。但在育苗过程中,由于苗床施肥多,温度高,水分足,极易造成高脚苗,特别是稻麦轮作区高脚苗更为突出。它已成为棉花高产的制约因素。为此,于1984~1986年进行了苗床化控壮苗增产效果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