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苦瓜嫁接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以中原共荣与苦砧 2 号 2 个南瓜品种作为砧木与翠柳2号苦瓜分别靠接的嫁接苗为试材,对照采用苦瓜自根苗,使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低温处理,对低温下两种不同砧木嫁接苗的冷害指数及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可溶性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极显著低于自根苗,说明嫁接可以缓解幼苗所受的低温伤害。在冷胁迫期间,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总糖嫁接苗显著高于自根苗;在冷胁迫前期,嫁接苗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自根苗;果糖含量嫁接苗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蔗糖含量在低温胁迫过程中,嫁接苗均显著高于自根苗。苦砧 2 号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均高于中原共荣,综合表现上苦砧 2 号的抗冷性优于中原共荣以及自根苗,说明嫁接苗在低温胁迫时能有效地提高此 3 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此提高苦瓜幼苗的耐冷性,而在冷胁迫前期正向响应的可溶性糖中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蔗糖在整个耐冷胁迫期间均表现了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的抗氧化指标评估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耐热性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并为生产推荐耐热性优良品种,本试验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高温胁迫处理的19个青梗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幼苗抗氧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胁迫5 d后,不同品种各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26%,品种间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均差异极显著。各指标相关性达显著、极显著的有6个,其中O2·-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将13个指标降维成5个主成分,解释了74.5%的差异来源。根据主成分得分计算隶属函数获得综合指标D值,对供试材料进行排序,筛选出耐热性前三位的品种分别为青16、青20、青2,后三位品种为青1、青8、青15。并根据D值将19种青梗不结球白菜聚为三类,聚类结果综合评价中APX、AsA、MDA、POD耐热系数和HII均与耐热性成反比,将各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精度高的综合评价模型D=0.752 75-0.021 90APX-0.042 48MDA-0.034 08AsA-0.079 84POD -0.225 61HII,可作为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模型。本研究结果为不结球白菜耐热性和品种选育的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苦瓜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的适宜萌发条件及光质对其萌发的影响,为苦瓜白粉病菌培养、保存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纯化后活体保存的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为材料,采用水琼脂玻片法,进行不同光质及光照时间、温度、湿度、pH、供氧、碳氮源处理,统计不同处理下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数量,计算萌发率.[结果]适宜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区间为20~30℃,最适萌发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分生孢子萌发最适相对湿度为100%;全黑暗环境最适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为7,对弱碱环境的适应性强于弱酸环境;全氧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半氧和无氧处理(P<0.05),无氧处理下分生孢子几乎不萌发;紫光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红、黄和绿光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苦瓜白粉病菌最喜葡萄糖,甘露醇有一定的促进萌发作用,多糖不利于分生孢子的利用;氮源抑制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结论]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5℃和48℃10 min,喜高湿、黑暗和中性环境,好氧,喜葡萄糖,萌发不需氮源,长波光质较短波更有利于苦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因此,苦瓜生产中可用叶面喷施氮肥、补充短波光及保持叶面无水滴等措施防治白粉病;在生产空闲期间,利用高温闷棚消灭温室内部白粉病菌分生孢子,从而切断内部传染源,达到物理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葫芦科主要蔬菜建立再生体系是基因工程研究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在激素水平、培养基类型、基因型、苗龄、外植体部位、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等因素对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以期为葫芦科主要蔬菜的遗传转化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