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棉花界老前辈简介 冯泽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泽芳先生,字馥堂,1899年2月20日出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赤岸乡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14岁进入金华浙江省立第七中学。1917年毕业后回义乌县任稠南小学教师。1918年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1年毕业后继续在东南大学本科学习,并先后任本校助教及江苏省第一、第三农校教员。1925  相似文献   
2.
棉铃疫病(Phytophthora SPP.)是我国棉区重要的烂铃病害。棉铃罹疫病后,往往有其他杂菌(主要是各种镰刀菌)随伴发生,以致症状被掩盖;在病组织分离中,经常有大量细菌混杂,容易被人忽视或误认。现将铃疫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以及分离和接种试验方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种子及棉秸等植株残体也能带菌传病。病菌一经随同种子或棉秸进入棉田,能在土壤中存活约八、九年之久,而且很难消除。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经济而有效的防治途径。我国现有良种都具有不同感病程度,因此,选育较高的抗病良种至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科学技术工作,是从我国棉花生产特有条件出发来进行研究和推广的。这些特点是:(1)绝大多数棉区地少人多,粮食需求量大,棉农口粮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粮棉矛盾较突出。全国有近半数的棉田实行粮(油)棉两熟栽培,棉花增产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棉田地块小,经  相似文献   
5.
一、1990/1991年度的棉花生产据最近估计,1990/1991年度(由1990年8月至1991年7月)世界棉花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为8600万包(1874万吨),产销可保持平衡。中国产量居首位,估计为446万  相似文献   
6.
根据試驗結果,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均有较好的效果。药剂消毒的有效距离与用药量成正相关,用药量每穴5毫升,其水平方向的有效距离为10—20厘米,10毫升为20—30厘米,作用范围可达土深30—40厘米。施药后覆盖土面,可以消灭土表的病菌,不覆盖则对土面的病菌无效。田間防治試驗的初步結果表明,应用氯化苦进行成片的土壤消毒,处理区黄、枯萎病株均低于前一年的发病基数及同年的对照区。用氧化苦消灭大田零星发病地点,效果可达89.3%。  相似文献   
7.
一、苗期病害是全苗壮苗的主要障碍我国各主要棉区在四、五月正当棉花播种出苗期间,常有轻重不同的低温期。棉苗初期抗逆力较弱,一遇到低温阴雨,就会出现大批烂种、病苗和死苗。历年以来各个棉区苗期病害是普遍而严重的;苗期病害成了全苗壮苗的主要障碍。例如,山东省苗期发病率一般都是30—50%;1956年全省发病棉田达800万亩。江浙棉区苗期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