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南岛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2000年和2008年两次秋季暴雨的特性和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南海低值系统、热带云团活动密切相关,暴雨一般与华南沿海的低空偏东风急流相伴。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和副高南侧的暖平流破坏了海南岛及邻近区域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的...  相似文献   
2.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对流层顶南亚高压持续控制海南、南海及中南半岛上空,南海热带低压系统和3个反气旋环流(即大陆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反气旋)对峙为此次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冷空气东风回流影响华南西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使低层冷平流侵入热带低压系统致使海南东部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低空偏东急流、东南急流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3股急流在海南东部及东北部汇合给当地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水汽条件;高空形势预报ω方程涡度平流和假相当位温平流的差动项为热带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致使热带低压呈东强西弱不对称结构,以及海南东半部降水强于西部的分布不均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海南一次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对流层顶南亚高压持续控制海南、南海及中南半岛上空.南海热带低压系统和3个反气旋环流(即大陆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反气旋)对峙为此次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冷空气东风回流影响华南西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使低层冷平流侵入热带低压系统致使海南东部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低空偏东急流、东南急流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3股急流在海南东部及东北部汇合给当地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水汽条件: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涡度平流和假相当位温平流的差动项为热带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致使热带低压呈东强西弱不对称结构.以及海南东半部降水强于西部的分布不均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秋季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和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岛2000年和2008年两次秋季暴雨的特性和影响系统的分析发现:暴雨的发生、维持和消失主要与大陆冷高、南海低值系统、热带云团活动密切相关,暴雨一般与华南沿海的低空偏东风急流相伴。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和副高南侧的暖平流破坏了海南岛及邻近区域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的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暴雨增强。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这对暴雨局地的再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综合提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