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杂交稻制种单产要上新台阶(亩产达180~200公斤),必须抓技术落实,搞好一个调整(调整制种季别),抓好两个普及(一期父本制种配套技术和低量高效喷施“九二O”技术),推广四项新技术(即增加母本颖花数,喷施洞科1号、配施“九二O”增效剂,综合防治黑粉病)。  相似文献   
2.
超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杂交稻繁殖制种产量低,长期以来。直是困扰种子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即使目前杂交稻种子充裕了,继续提高制种单产可大幅度削减制种田面积,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因此,不论过去和现在。不断提高繁殖制种产量,始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湖南省种子公司高级农艺师许世觉及他所领导的科研协作组,在80年代初期就研究出不割叶,不剥苞的高产制种配套技术,使制种单产有了较大提高,许世觉同志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紧接着,他又于1986年提出以提高单位面积母本库容量为基础,提高田间花粉密度为核心,多项技术配套为保障的杂交稻超…  相似文献   
3.
两优培九超高产示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彬州作中稻栽培示范,“百亩示范片”实收单产11.69t/hm^2。总结了以生化调控和群体动态调控为主要内容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世觉 《杂交水稻》1994,(3):50-51,5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73-1980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每备产量由最初的6kg提高到50kg;1981-1985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完善阶段,每亩产量连续登上75kg及100kg两个新台阶;1986年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超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亩产量已突破150kg。随着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每亩产量可望突破200-  相似文献   
5.
1985年我省杂交水稻春季制种,在1984年亩产259.5斤的基础上突破了三百斤。全省2944亩春季制种,平均亩产323.6斤,比1984年春制亩增24.7%。并涌现出7个春制亩产过400斤的县。为了在全省因地制宜地推广春制高产技术,进一步挖掘制种的潜力,满足杂交水稻生产需要,我们在部份春制高产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就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创高产的最佳扬花授粉期 父母本能否安全抽穗扬花是春制高产的前提。从表1、2、3说明,春制亩产要突破300斤,父母本抽穗扬花期的穗部气温一般不低于24℃,不高于35℃,最佳温度为28℃左右;相对湿度不低于70%,不…  相似文献   
6.
威优49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等同志选配成的一个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1984年开始在安江农校试种,1985年参加全省江试预试,1986年进入全省区试,益同时在几十个县(市)7.6万亩双季稻田进行双季杂交早稻示范。几年试种、示范的情况表明,威优49具备以下优点:(1)熟期适中:湘南7月15日前后,湘中、湘北7月20—25日可以成熟,适合作双季杂交早稻栽培;(2)苗穗结构好: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成穗率达70—75%,每亩有效穗可达22—25万穗,平均每穗100粒左右,千粒重27—28克;( 3)适应性广:不论山区,丘陵区和湖区均能种植;(4)制种产量高;1986年大面积制种5…  相似文献   
7.
一、课题提出的依据和目的意义 自从杂交水稻问世以来,我省的杂交水稻制种经历了两个阶段。1980年以前,是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产量虽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亩产在30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徘徊了八年;1980年以后,进入制种高产技术的研究阶段,重点研究解决了最佳扬花授粉期、播种差期和高产的苗穗结构等关键技术,以及研究推广了不割叶、不剥苞的制种技术,致使我省制种单产得到大幅度上升。在短短的六年中制种产量连续登上了三个台阶。即继1981年单产突破50公斤以后, 1983年突破100公斤, 1986年突破150公斤,虽说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制种单产连上了三个…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刚刚问世,曾有人断言:“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花粉少,开花时间短,柱头小,‘异花传粉结实率低,肯定过不了制种关。即使杂交稻优势再强,也不可能在生产上应用。”在杂交稻发展的初期,制种产量确实不高,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育系包颈严重,一亩产量只几公斤,种植不上几亩大田。然而,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了大幅度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南北转战,致力于繁殖制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进展。通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杂交稻种子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使制种产量逐步提高到几十公斤、百…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年的实践表明,要使杂交水稻制种单产有新的突破,就必须在技术上寻找新的高产途径。就当前的科技水平看,最有希望且能在短期内见效的方法是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已有的研究证明,高产的苗穗结构形成以后,在花期理想的前提下,如果异交结实率达到50%以上,则大面积制种产量可能一季亩产突破250公斤,双季亩产达400公斤以上。 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其主要难关是田间花粉密度小,单位面积颖花数少,花时相遇机率低、稻粒黑粉病率高。现在我们初步找到了攻破这些难关的方法,可望将母本异交结实率提高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制种 ,通过近 2 0年的研究与实践 ,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种高产技术体系 ,单位面积产量亦由“五五”期间的 4 5 0kg/hm2左右上升到 3.0t/hm2 左右 ,最高达到了 7.39t/hm2 。两系杂交水稻问世以来 ,其制种技术的研究 ,同两系杂交水稻的选育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通过短短几年的研究 ,现已初步摸索出一套两系杂交稻制种夺高产的技术。1993年以来 ,我省重点围绕制种难度大的培矮64S系列组合进行了为期 3年的协作攻关 ,初步形成了一套两系制种技术新体系 ,使制种产量跨过了2 .2 5t/hm2 ,高产丘块达到了 4 .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