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林业   460篇
农学   301篇
基础科学   405篇
  310篇
综合类   1634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1051篇
园艺   288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西藏“一江两河”耕地生态安全时空格局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藏高原农业活动对耕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青藏高原耕地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概念模型出发,提出由3类要素、13种指标所组成的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85—2013年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不同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业活动强度较大,尤其2000年以来,化肥、农药的成倍施用给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20世纪,各县耕地生态安全基本处于“优秀”水平;2000—2010年,各县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下降,逐步向“差”转化;2010年以后,耕地生态安全有所改善,逐渐恢复为“优秀”或“良好”。整体来看,“一江两河”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一致,仅个别县域生态安全水平较为落后。区域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双重特征,单位面积氮肥、磷肥施用量是限制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本研究揭示了高原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过程,可为制定差别化的生态安全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五种园林地被植物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地被植物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5、10、15、20 d),分别测定5种地被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C),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以期为太原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合理养护和筛选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不同生理指标所反映供试植物的抗旱性不同,且部分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2个单项指标归纳成3个综合因子,分别为伤害程度因子、叶绿素因子、水分状况和光化学效率因子,代表了抗旱性97.422%的数据信息,"金冠"玉簪和德国鸢尾分别在3个主因子上抗旱性最强.通过聚类分析,将5种地被植物分为3类,其中"金冠"玉簪、德国鸢尾和八宝景天归为抗旱型类群.逐步回归分析表明,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SPC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可作为评价参试地被植物抗旱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中,各单位对RD投入逐年增多,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具体温室大棚项目科技进步率作以计算,对科研项目中此类研究计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毛白杨核心种质的取样策略,在进行相应的遗传分析基础上,构建核心种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为毛白杨种质资源库建设、引种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亦为其他树种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16对荧光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272份毛白杨和白杨杂种种质不同取样比例的遗传多样性参数。根据期望杂合度,计算每个样品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然后对所有样品根据贡献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通过比较贡献率最高的前50%、45%、40%、35%、30%、25%、20%和15%取样比例获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等,分析核心种质的代表性,确定其合适的取样比例。  结果  随着取样比例的降低,Ne、I和He值均在升高,均大于原始种质相应数值,而且He值均大于0.5,表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原始种质的He值小于0.5。按照25%取样比例,得到前68名种质,其中包含18份杂种种质以及所有省份选出的部分优异种质。所得到的Ne、I和He分别是2.761、1.094和0.539,均大于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和0.432。t检测结果表明,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表明这68份种质在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核心种质。北京的种质与河北的种质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97;与山西次之,为0.990。  结论  毛白杨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比例是25%,最佳取样范围为20% ~ 40%,如果种质资源数目较大,可以适当降低至15%,如果基数较小,可以升高至45%。He、Ne、I等均表明这些核心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杂种种质遗传变异丰富,聚合了亲本的优良等位基因,首次从分子水平证明了杂种种质是毛白杨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资源。建议相关部门或者育种者要高度重视白杨杂种种质的收集、保存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北戴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的建设效果,通过海洋调查,对比分析了人工鱼礁建设前后该海域水质环境、沉积物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投礁后的海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水质指标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而氨氮含量较低;浮游动物的丰沛度高于对照区;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无论种类组成还是丰沛度均高于对照区。  相似文献   
6.
叶蛋白是一类从植物叶片中提取的蛋白质,一般其最终蛋白质得率占总叶蛋白的40%~60%,其脂肪含量低且不含胆固醇,是一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蛋白质。本文概述了叶蛋白的多种来源,介绍了7种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并对叶蛋白的脱毒、脱色、脱腥及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简述了叶蛋白在饲用、食用和医用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叶蛋白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环境因子相同的黑土区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y-PCR,qPCR)和PCR-DGGE技术,解析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在不同连作年限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连作7年以上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明显低于轮作和连作4年以下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替,是根际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缓慢累积的过程,直到连作7年才足以被检测出来。连作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连作4年根际真菌群落组成丰富,多样性较高。而连作7年以上和轮作处理的大豆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 067 7~3. 071 5,低于连作2年和连作4年处理,同时连作7年处理真菌群落组成与轮作处理相似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作土壤被称作抑制性土壤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微波提取黑豆总黄酮化合物的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性进行初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微波功率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的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功率600 W、液料比40∶1、乙醇体积分数6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22.1 mg·g~(-1)。抑制油脂过氧化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豆黄酮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我市三阳乡某养鸭户购入“江南二号”蛋雏鸭1200只,前期生长发育良好,29日龄开始发病,34日龄时出现死亡。发病前普用氯霉素拌料饲喂,用于防治肠道疾病,38日龄时死亡46只,经诊断为白色念珠菌感染,诊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极易发生的一种乳腺疾病,常发生于泌乳期,对奶牛泌乳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治疗,将会影响奶牛的正常产奶,降低经济效益。笔者近几年多次诊治乳房炎病例,治愈率98%,痊愈后,产奶量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