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镉(Cd)对农作物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作为广泛传播的污染物,Cd易于通过土壤被农作物吸收。为了研究玉米对毒性金属积累、暴露响应和耐受机制,以探讨玉米发芽过程中Cd与硫醇化合物相互作用机理为目的,利用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技术,研究了Cd对玉米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培养液中Cd2+对玉米种子中Cd含量的影响,Cd-硫醇化合物吸收光谱和玉米种子中硫醇化合物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呈无规律性变化;当玉米经过含Cd2+培养液浸泡时,存在着Cd2+在二者间的相互迁移作用,且迁移作用呈线性关系(5 d除外);当Cd与硫醇化合物共存时,Cd-硫醇化合物吸收光谱暗示形成金属硫蛋白;硫醇化合物含量随Cd的存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Cd2+浓度为50μmol.L-1时含量达最大值,更高浓度时,其含量降至低于空白对照样品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硫醇化合物含量可间接指示金属Cd对植物种子发芽毒害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玉米发芽过程中Cd和硫醇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镉(Cd)对农作物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作为广泛传播的污染物,Cd易于通过土壤被农作物吸收.为了研究玉米对毒性金属积累、暴露响应和耐受机制,以探讨玉米发芽过程中Cd与硫醇化合物相互作用机理为目的,利用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技术,研究了Cd对玉米发芽势、发芽率的影响,培养液中Cd2+对玉米种子中Cd含量的影响,Cd-硫醇化合物吸收光谱和玉米种子中硫醇化合物含量水平.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呈无规律性变化;当玉米经过含Cd2+培养液浸泡时,存在着Cd2+在二者间的相互迁移作用,且迁移作用呈线性关系(5 d除外);当Cd与硫醇化合物共存时,Cd-硫醇化合物吸收光谱暗示形成金属硫蛋白:硫醇化合物含量随Cd的存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Cd2+浓度为50μmol·L-1时含量达最大值,更高浓度时,其含量降至低于空白对照样品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硫醇化合物含量可间接指示金属Cd对植物种子发芽毒害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植物重金属代谢过程及机理,采用有一定重金属镉耐受能力的农作物玉米为试验材料,综合研究了不同镉浓度(5~100μmol.L 1)及不同处理时间下玉米幼苗发芽、不同组织部位镉含量及分布、镉中毒前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谱图(HPLC-MS)、核磁共振氢谱图(1H NMR)和总蛋白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低于50μmol.L 1的镉浓度能促进玉米发芽,高于此浓度可明显抑制发芽。镉在胚乳、根、茎、芽等新鲜组织部位的分布不均,其分布情况为:胚乳>根>茎>芽。HPLC-MS和1H NMR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中镉以金属螯合剂(PC)形式络合。总蛋白氨基酸含量分析说明镉胁迫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合成。重金属镉在整个玉米幼苗中传输积累过程为:大量镉吸附在胚乳中,部分直接吸附在根表面;部分镉以游离形式存在,部分以植物金属螯合剂螯合形式存在;镉在细胞中与各种蛋白作用,在胞液、液泡、胞间连丝等细胞器间传递;镉经根、茎传输到芽,此过程主要受浓度梯度影响;镉的传输过程很可能遵循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过程,试验证明了此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薛洪宝  任小蓉  李晖 《大豆科学》2012,31(3):470-473
为了开发新型富硒功能食品———富硒豆,研究了绿豆和大豆在不同含硒溶液中发芽生长情况。结果表明,20.00#g.mL-1的高浓度硒培养溶液会对绿豆和大豆的发芽生长产生明显毒性,且四价硒毒性更强,表现在四价硒培养的绿豆和大豆发芽率较六价硒低;分别在0~3.00#g.mL-1和0~6.00#g.mL-1的六价硒溶液培养下,绿豆和大豆发芽生长情况基本良好。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作外标标准曲线,并测定培养后的绿豆和大豆硒含量,结果20#g.mL-1的高浓度硒溶液培养的豆含硒量最高,为75.0273~102.2612#g.L-1。而在0~6.00#g.mL-1的六价硒培养条件下,绿豆和大豆的含硒量分别为7.5002~69.8483#g.L-1和11.1737~58.3926#g.L-1,且该硒含量范围适合富硒功能食品硒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