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最易识别的,使用最广泛的谷物生育阶段记载法,是由FeeKes起草的、Large作了说明和修正的记载法。这个记载法按照谷物的主要形态阶段,从出苗到成熟依次分成1到11个阶段。有些关键性阶段,还附有一至二个数字。Fee kes记载法不仅适合西北欧的小粒谷物,特别是小麦,也适合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的小麦、大麦、燕麦和水稻。然而,生育阶段很可能因地区和作物而异,因此为西北欧的条件而制定的这个记载法不一定适合其它地方。同时,Fee kes记载法不适用于计算机贮存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小麦栽培品种的籽粒发育形态与灌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小麦高产栽培的最终目的,是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优质的籽粒。也就是说,把植株制造的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籽粒中。粒重,在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的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中,虽不及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可塑性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决不可因此而忽视它的增产作用。恰恰相反,要进一步满足高产更高产的要求,必须解决群体结构方面空间、时间与光的矛  相似文献   
3.
小麦拔节期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杂种小麦产量的密度效应及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个常规小麦陕160、陕229、西农1376和三个杂种小麦95F10、95F9302、95F9303在75万·hm-2~225万·hm2三个密度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密度对不同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绿叶面积和光合产物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效应大于品种对产量的效应,杂种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绿叶面积较大,叶功能期较长是杂种小麦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在干物质分配率方面比较,灌浆前期,常规小麦西农1376在籽粒中的分配率大于杂种小麦,但在灌浆后二者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水分、不同氮肥条件下,磷肥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的长期效应至今没有适当评价。为此,作者于1967—1978年进行了一次重施磷肥与每年的降雨量,与施氮肥结合,观察其对春小麦生长的长期效应,试验共进行了1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