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的高粱抗冷性研究中,一些学者很早就发现高粱组织中某些生化物质含量与抗冷性有关,并将它们作为衡量品种抗冷性强弱的指标,如种子干胚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电解质渗透率等。但是涉及高粱籽粒主要成分与抗冷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另外,近年来有关某些作物如小麦、水稻和大麦等在低温下可大量积累游离脯氨酸的报道颇多,还查明这些作物的抗冷性与脯氨酸累积有一定的联系。然而,高粱在低温条件下脯氨酸含最如何变化现仍不清楚。本文拟探讨高粱籽粒主要成分与苗期和灌浆期抗冷性的关系,以及高粱苗期抗冷性与幼苗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是北方粳稻主产区,稻米是辽宁省城乡人口主食之一,因此水稻生产基地生物环境质量的好坏对生产优质米绿色食品至关重要。采用中国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镇稻区优质米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大气、土壤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该稻区大气、土壤、水质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作为绿色食品水稻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高粱生物量积累与不同肥力水平关系的研究李淑芬,苗桂珍,李景琳,卢庆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生物量的积累和最终产量的形成,是通过叶片截取光辐射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贮存于叶、茎等营养器官里。当高粱开花、授粉之后,籽粒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高效液相色谱和微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氨基酸分析技术日趋完善。尤其是新型氨基酸分析仪的研制成功,使氨基酸分析速度提高四五十倍,实现了微样化、高速化、高分辨化、高敏感化,为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完美的技术和手段,在农作物育种的应用上展现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粱籽粒产量和氮磷钾施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籽粒产量和氮磷钾施用量的研究李景琳,苗桂珍,李淑芬(辽宁省农科院高梁研究所)高梁籽粒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报道。80年代初期,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针对全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研究了氮磷钾化肥配施最佳用量与合理比率,提出不同土壤类...  相似文献   
6.
天然色素高粱红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苗桂珍  潘世全 《杂粮作物》1994,(4):51-51,54
天然色素高粱红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苗桂珍,潘世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天然色素高粱红是从农作物副产品高粱壳中提取的纯天然色素。色调自然、柔和、无毒、无特殊气味。经卫生监督部门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代替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合成色素在食品、医...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氨基酸分析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与原理集滤器是在多个吸滤瓶串联减压过滤经验的基础上,在一个有机玻璃减压箱上装设9个漏斗,并采用集中减压的原理而制造成的一种过滤装置。即将减压箱连接一吸引器或真空泵,使减压箱产生负压。由于减压箱中的负压与环境的大气压力之差使排列在减压箱上的9个漏斗中的混浊液体通过过滤膜,使固形物留于膜上,液体落入下边的盛液杯中。二、结构与材料集滤器主要由减压箱、漏斗、盛液杯与支架、真空表、抽气嘴与放气阀等五部分构成(图1、2)。  相似文献   
9.
谷物赖氨酸测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谷类作物育种中,提高赖氨到含量已作为新品种选育重要技术之一。因此,需要研究出快速、简便、有效的赖氨酸测定技术,以便对亲代、子代的大量样品进行筛选以及对高赖氨酸材料的有效选择。重点研究叙述了染料结合法(DBL法)和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测定程序和重要的技术环节,以便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并比较了DBL法和仪器分析法赖氨酸测定的结果,10种谷物两种方法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平准,表明任一方法所得结果均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天然色素高粱红在制做医用空胶囊上应用天然色素高粱红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从农作物副产品高粱壳中提取的天然色素,无毒、无特殊气味,经卫生监督部门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可在食品、化妆品、医药和纺织品中开发应用。制做医用空胶囊时,在胶液中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