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为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陆地棉对干旱的响应能力并筛选棉花抗旱关键指标和优异抗旱种质资源,选取30份陆地棉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以全生育期正常灌水处理为对照,设置播种后和花铃期各浇水1次和花铃期断水2次2种胁迫处理,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相应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采用抗旱综合度量值(D)进行各材料的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棉花材料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种后和花铃期各浇一水处理的D值离散较大(0.285~0.774),能更清晰地区分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利用D值可将30份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为抗旱材料,包括‘中棉所41’‘新陆早7号’等6个品种;第Ⅱ类为中抗材料,包括‘晋棉46’‘新陆早31号’等11个品种;第Ⅲ类为敏感材料,包括‘中棉所17’‘鲁1138’等5个品种;第Ⅳ类为高敏材料,包括‘新陆中8号’‘酒棉8号’等8个品种。果枝始节数、果枝数、株高、皮面产量和衣分5个指标对干旱较为敏感,可作为棉花抗旱评价的关键指标。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棉花抗旱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棉花海陆回交群体盛铃期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筛选海陆杂交后代高光效种质资源,以陆地棉‘系9’为母本、海岛棉‘新海16’为父本构建的115份BC4F2:4株系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田间条件下的光合参数及生理生化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子代株系的育种潜力。结果表明,回交群体的15个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8.96%~51.09%,其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蒸气压亏缺、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9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相关性分析发现,海陆回交群体不仅在光合或生理生化指标各自内部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光合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叶绿素相对值(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trnent,SPAD)与14个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构建出10个光合生理指标的最佳回归方程。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608%,第1和第4主成分有效解释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源棉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2022年设计了随机区组对比试验。对照(CK)为当地常规施肥处理;T1: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T2: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双澡菌露200”;T3:在对照基础上,每次滴施微生物菌剂“酶力康”。通过2年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棉花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微生物菌肥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的生长,提升整齐度、株高、果节数、花位和铃位,其中以T1处理促进棉花生长效果最为明显;不同微生物菌剂处理下,源棉8号的小区株数、单株结铃数、666.7 m2皮棉和籽棉产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体表现为T1>T3>T2>CK,其中T1处理下棉花皮棉及籽棉产量较CK分别显著提高16.32%、19.60%。说明施用这些微生物菌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源棉8号植株生长,缩短生育期,还能协调其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皮棉和籽棉单产,其中以施用微生物菌剂“菌临天下”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辣椒(Capsicum annuum L.)雄性不育系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特征,为研究羊角椒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羊角椒核雄性不育系pby-1和保持系PBY-1为材料,观察花蕾7个时期的发育情况及盛花期的花器官,测定盛花期花粉的生活力及减数分裂、四分体及单核3个时期花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分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比较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及脱落酸(ABA)含量差异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平衡关系。【结果】与野生型PBY-1相比,不育系只有花器官结构与其不同,花药干瘪,花粉无生活力。在羊角椒花蕾发育的3个时期,不育系与可育系之间在保护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上存在差异,其中,不育系S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保持系,而CAT活性始终显著高于保持系,POD活性在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时期显著低于保持系,MDA含量只有在单核时期显著高于保持系;四分体及单核时期GA3含量、IAA含量高于保持系,ZR含量始终高于保持系,减...  相似文献   
5.
为了通过农艺性状来预测棉花纤维品质,以新疆陆地棉系9和海岛棉新海16号及其回交自交后代BC4F2:4群体为研究材料,对165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海陆回交群体的表型非常丰富,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11%~48.14%,其中,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果枝数、铃数和有效铃数与纤维长度和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始节高与纤维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和有效果枝数与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252%。其中,PC1为成铃数相关因子,PC2为纤维品质选择因子,PC3为低品质控制因子(株高和纤维品质),PC4为衣分与马克隆值选择的综合因子。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始节数和有效果枝数对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果枝数对纤维长度产生负向直接效应;铃数对纤维长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铃数和始节高对棉花纤维强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有效铃数对马克隆值产生负向直接效应,而衣分对其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纤维整齐度只受株高的正向直接效应;株高、铃数和有效铃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可通过对农艺性状的选择实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选择,为新疆及周边地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时期减量灌溉对转抗旱基因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稳定遗传的转ScALDH21棉花株系T14-96为材料,受体新农棉1号为阴性对照,探究转基因材料与受体棉花在全生育期正常灌溉(CK)、苗蕾期减量灌溉30%(M3)、花铃期减量灌溉30%(H3)以及苗蕾期和花铃期连续减量灌溉30%(W3)下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正常灌溉相比,转ScALDH21棉花和受体在减量灌溉后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均下降;M3和H3处理下,新农棉1号和T14-96的子棉产量分别提高了1.6%、1.4%和5.1%、4.1%;而W3处理下,除衣分和皮棉产量外,其余指标均下降。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果枝数、单铃重、子指、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是区分转基因与受体植株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的主要指标。转ScALDH21基因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灌溉量减少30%,其耐旱能力、生长优势及产量的显著高于受体,但对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且苗蕾期适当水分胁迫,可达到较好的节水增产效果,为选育棉花抗旱新品种和优化灌溉方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