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数据挖掘及分子对接探讨以苦荞麦黄酮类化学物质为主的抗癌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及文献查找挖掘苦荞抗胰腺癌的核心靶标和作用通路,通过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苦荞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与胰腺癌的交集靶点有156个,苦荞成分槲皮素、山奈酚、大黄素、表儿茶素、芦丁等通过调控AKT1、TNF、TP53、IL6、VEGFA、IL1B、CASP3、EGFR等关键靶点,参与脂质和动脉硬化、乙型肝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PI3K-Akt信号通路等,起到对胰腺癌的拮抗作用,且苦荞成分与各关键靶点均能够进行对接,且对接效果好。本研究预测苦荞对胰腺癌的拮抗作用可能是通过参与DNA与RNA之间转录过程抑制免疫信号通路中炎症因子与病毒感染的表达,促进癌细胞的凋亡,通过这种有效的靶向作用发挥抗肿瘤生物活性功能。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青稞籽粒营养品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西藏地区青稞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异品质青稞种质,以251个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籽粒淀粉、粗蛋白、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大量元素(Ca、P)、微量元素(Fe、Zn、Se)含量共9个品质指标,分析了被测指标间关系。结果表明,所测定的9项品质指标在供试种质资源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S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蛋白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 -0.54),粗蛋白与γ-氨基丁酸、Ca、P、Zn、Fe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被测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可将9项品质指标简化成3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其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的贡献率达到了 48.0%,第一主成分中因子载荷量大的品质指标是Zn、P、Ca、粗蛋白、γ-氨基丁酸、淀粉、Fe含量。综合评价筛选出10个营养品质较高的种质,分别为BJX152、BJX008、BJX149、BJX004、BJX003、BJX015、BJX005、藏青2000、BJX227、喜马拉22号。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比较好的育种材料,对44份大麦材料8个农艺性状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4份大麦材料可分为三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21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相对较高,穗粒数比较多,穗子比较长,单个穗重较重,有效分蘖、单株穗数一般,千粒重中等,品种多样性丰富。第二类群包含16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株高较矮,分蘖数和有效分蘖一般,单株穗数、穗长和穗重中等,千粒重较低。第三类群包含7份材料,品种特征表现为植株较高,分蘖数较多,有效分蘖较多,单株穗数比较多,千粒重较高,穗粒数较少,穗子较短,穗重较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有关作物倒伏研究的情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对2001-2020年8 164篇相关作物倒伏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包含文献年度趋势、论文期刊分布、作者发文量及研究机构、主要主题分布、课题资助基金来源情况和主要学科情况等.结果表明:2001-2020年20年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在前10名的期刊以省级期刊为主;前10名高产作者发文量中,有5名作者来自于扬州大学并且前3名全部来自于扬州大学;我国倒伏研究的主要基金资助来源为国家项目基金资助,且有关倒伏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学科.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青稞品种的综合评价和育种筛选性状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EXCEL和SPSS21. 0数据分析软件,对西藏日喀则市114个青稞品种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和单株穗数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有效分蘖和单株穗数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 998**),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因而,有效分蘖和单株穗数相关性最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2. 805%,有效分蘖、单株穗数和分蘖数是第一主成分的主要贡献率,达44. 037%,穗重、穗粒数和穗长是第二主成分的主要贡献率,达24. 292%,穗长和株高是第三主成分的主要贡献率,达14. 476%。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蛋白质、淀粉、β-葡聚糖和γ-氨基丁酸等品质指标含量,从81个西藏青稞种质资源中挑选出3种不同品质级别的青稞:品质较好的为比如青稞,品质中等的为曲水青稞,品质较差的为巴日白青稞,利用LC-MS/MS对不同品质的青稞种子中代谢物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比如青稞和巴日白青稞(56个代谢物上调,206个下调)、比如青稞和曲水青稞(179个上调,82个下调)、曲水青稞和巴日白青稞(58个上调,240个下调)差异表达显著的代谢物总数分别为262、261、298。差异倍数分析发现,和巴日白青稞相比,比如青稞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酚酸类物质;和曲水青稞相比,比如青稞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花青素类物质;和巴日白青稞相比,曲水青稞上调的代谢物主要是黄酮碳糖苷类物质。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和品质较差的青稞相比,品质较好青稞的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在65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通路富集显著。和品质中等的青稞相比,品质较好青稞上调的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在65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酰生物合成和2-氧代环戊烷羧酸甲酯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和品质较差的青稞相比,品质中等青稞的差异代谢物共富集在61条代谢通路上,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氨酰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的豆科饲草是高寒地区人工饲草发展的主选之一。为筛选适合西藏河谷农区种植的饲用豌豆新品种(系),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豌豆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676*)。G0002305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9 434.7和15 107.6kg/hm2,其次为拉萨黑豌豆和LB1202。不同豌豆材料之间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显著,且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相关性极显著(r=0.976**)。饲草中矿物营养元素Ca、K、P含量差异显著(P<0.05)。24个主要相关指标隶属函数平均值排名为青豆>ATC196>PG2020-28>LB1202>拉萨黑豌豆>K-13>K-1541>CS6007>G0002305>PG2020-40>PG2014-87>草原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