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稻茬迟播小麦树脂包膜缓释氮肥高效施肥模式与技术,以冬小麦品种扬麦23为材料,以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PCU,含氮43%)和尿素(U,含氮46%)为氮肥,设置“一次性基施”(A)与“一基一追”(B)2种施肥模式,共形成10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A1)、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20%尿素基施(A2)、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40%尿素基施(A3)、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20%尿素返青期追施(B1)、8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20%尿素拔节期追施(B2)、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返青期追施(B3)、60%树脂包膜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B4)等7个施肥处理,分析了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迟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SPAD值、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模式处理(A1~A3)的小麦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施肥(CK,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一基一追”两次施肥模式处理(B1~B4)的产量显著高于CK,泰州与扬州两地分别平均增产 5.77%和5.64%,其中B4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8 796.80和7 848.18 kg·hm-2,分别比CK高8.30%和 9.05%;与CK相比,“一基一追”两次施肥模式处理的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乳熟期旗叶SPAD值、全生育期吸氮总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净效益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不同施肥处理中,B4处理氮素各利用指标表现最优,其中氮素积累总量及经济净效益平均达到266.83 kg·hm-2和11 992.96元·hm-2。综上,“60%树脂包膜[JP3]缓释氮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是稻茬迟播小麦树脂包膜缓释氮肥高产高效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籼稻品种扬两优013为材料,于孕穗期进行不同低温(13、15和17℃)和不同时间(0、3、5、7和9 d)的处理,测定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相关指标,研究水稻孕穗期间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品种冷处理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降低4.67%~37.44%。孕穗期低温导致水稻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冷处理时间越长且处理温度越低,光合特性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光合特性相关指标下降4.98%~93.94%;孕穗期低温使得水稻剑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 MDA)的含量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为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条件下筛选出最佳控释期与缓速比组合,以达到提高杂交籼稻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为杂交籼稻高产优质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杂交籼稻徽两优858为供试品种,设置2种不同释放期(60、100 d)的控释尿素按照5种配比(10∶0、8∶2、6∶4、5∶5、4∶6)与普通尿素组合,同时设置普通尿素分施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控释期为60 d的各配比处理产量均高于控释期为100 d的各配比处理,其中60 d控释尿素6∶4的产量最高且与CK差异显著,100 d控释尿素处理下配比为8∶2的产量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60 d各配比处理下较CK显著降低,明显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60 d控释尿素处理的食味值均高于CK,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6.50%~13.94%,60 d各配比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也均高于100 d各配比处理。因此,杂交籼稻徽两优858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条件下,释放期为60 d的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采用6∶4的组配方式更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5.
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均为世界范围内水稻田危害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选用太湖地区常见水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5个杂草密度,4组重复,研究不同密度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对水稻产量、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及籽粒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下降,且籽粒氮积累量和稻米加工、外观品质也随之降低。当异型莎草密度为65株·m-2时,水稻产量为3.28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7.29%,且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均显著下降。当水苋菜密度为250株·m-2时,水稻产量为3.10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9.16%,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显著下降。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均能使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降低。据试验结果可知,杂草主要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而田间小气候、水肥竞争等可能是影响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水稻产量及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应当注意水稻田中下层杂草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稻田共作出现的“重渔轻稻”矛盾,以南粳9108和丰优香占为供试品种,以稻麦轮作(R-W)为对照,设置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RD-Mv)、稻虾轮作(R-C)两种稳稻种养模式,通过综合栽培措施调控构建稳产水稻群体(产量>7.5 t/hm2),研究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周年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R-W相比,RD-Mv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提高7.17%,R-C产量与R-W相当,RD-Mv增穗增产,R-C增粒稳产。RD-Mv和R-C能增加水稻剑叶SPAD值,提高叶面积指数,较R-W分别增加9.97%~33.45%和12.78%~39.78%,差异显著。RD-Mv和R-C提高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主要增加了播种至分蘖中期的积累量。RD-Mv和R-C的光合势和分蘖中期前的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R-W,分蘖中期后的群体生长率无显著差异。周年效益方面,R-C利润高,产投比达3.12,RD-Mv利润有所提高,但产投比仅2.29,低于R-W的2.51。综上,稻鸭共作-紫云英轮作和稻虾轮作均能稳产增收,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势好、前期干物质积累多且群体生长好是其增产稳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选用不同小麦耕播复式作业机械,并以传统耕播机械及人工撒播种植为对照,进行不同机械化耕播模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2)与双轴分层切削施肥播种镇压开沟复式作业模式(模式1)的作业效率、植被覆盖率和出苗率高,越冬初期的幼苗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均较大,越冬苗体健壮度高,群体穗数与总粒数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大面积推广。其中模式2与模式1的作业效率比其他模式分别高0%~260%、176.92%~620.0%,2a出苗率平均高6.77%~20.60%、6.13%~19.87%,2 a籽粒产量平均分别达9 894.38 kg/hm2和9 689.64 kg/hm2,分别比其他模式高23.84%~42.90%、21.28%~39.94%,2 a.经济效益平均分别比其他模式高51.54%~112.68%、46.94%~106.23%;模式2的播种深度较深,出苗均匀度不高,而模式1的露籽率相对较高;2BFG-10(6)230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4)的植被覆盖率高于模式3(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少免耕机条播模式)与模式6(传统浅旋耕整与人工撒播模式),出苗率与出苗均匀度高于模式3、模式5(传统机械施肥旋耕撒播模式)与模式6,露籽率少于模式5与模式6,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成熟期群体穗数、总粒数、产量与经济效益也均显著高于模式3、模式5与模式6,其中2 a产量平均高7.01%~15.39%,经济效益高14.23%~40.35%,也较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模式6虽机械与总投入成本少、播深适宜,但人工成本投入高,作业效率低,露籽率高,出苗均匀度差,幼苗单株分蘖数少,成熟期穗数少,穗型小,产量与经济效益最低,不适合小麦规模化丰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8.
倒春寒是限制我国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24个主栽或近年来审定的小麦品种倒春寒抗性强弱,在拔节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冷冻胁迫处理(两种强度:L1,-4 ℃/1 d;L2,-2 ℃/2 d),对这些品种叶片受冻指数、幼穗冻伤率、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以鉴选抗倒春寒的小麦品种,同时对品种倒春寒抗性(叶片受冻指数和幼穗冻伤率)与品种冬春性、越冬期抗寒性(叶片受冻指数)和农艺性状(如茎长、茎粗、SPAD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受冻指数、幼穗冻伤率及产量降幅在L1和L2下的表现有所不同。在L1和L2下,淮麦20、江麦816和济麦22的叶片受冻指数、幼穗冻伤率和主茎产量降幅整体上表现较低;而连麦8号、淮麦20、柳麦618和镇麦12的产量降幅表现较低。虽然小麦品种倒春寒抗性、冬春性和越冬期抗寒性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单个品种的三者之间并无必然关联。拔节期农艺指标难以反映小麦品种的倒春寒抗性。  相似文献   
9.
筛选高产高效抗逆的绿色品种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24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调查品种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赤霉病及白粉病抗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江苏省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优势表现不一致,扬麦25、淮麦33、洛麦24等品种的平均产量较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品种的氮肥农学效率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扬麦29、淮麦33、扬麦25等品种的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高;各品种赤霉病抗性和白粉病抗性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扬麦15、宁麦13、扬麦20等品种具有较高的赤霉病抗性,而扬麦29、镇麦9号、镇麦10等品种具有较强的白粉病抗性;增加施氮量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扬麦25、宁麦资126、国红6号等品种的抗倒性较好;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的越冬期抗寒性整体上优于春性品种,但部分春性品种如宁麦13、宁麦26和扬麦29同样具有较强的越冬期抗寒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提出扬麦25、扬麦29、宁麦13、镇麦18为适宜在江苏淮南推广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淮麦33和洛麦24为适宜在江苏淮北种植的绿色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氮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兼顾增产和环境友好两大特点,在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以及缓解环境污染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分类、不同缓控释氮肥作用机理,及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上形成的不同施肥技术的特征及其效果,如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与速效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不同的缓控释氮肥相互混合一次施用,以及与速效尿素分次施用的施肥技术。介绍了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施用缓控释氮肥对土壤和大气环境的影响。明确缓释氮肥在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优势,进一步指出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