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探究p H和纤维水平对苜蓿纤维吸附铜的影响。研究共分两个试验。试验一:采用2×7析因试验设计,设定两个(3.0和5.5)p H水平及7个铜离子水平;试验二:采用4×7析因试验设计,设定0.125、0.25、0.5和1 g·m L-1的4个纤维水平及7个铜离子水平。体外39℃培养24 h。与p H 3.0相比,p H5.5时的铜离子被纤维吸附的比率更高(P0.05);随着纤维水平的增加,纤维吸附铜离子的比率和吸附量逐渐提高(P0.05)。因此得出结论:在p H3.0~5.5条件下,p H越低,苜蓿纤维对铜的吸附性越强;纤维水平越高,纤维对铜的吸附性越强。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不同耕作处理(常规垄作、平作留茬免耕、平作灭茬覆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灭茬覆盖对播种前表层土土壤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大,这与平作灭茬覆盖处理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有关;平作留茬免耕和平作灭茬覆盖对玉米生育期间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大,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小;平作留茬免耕对收获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在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土壤磷酸酶活性无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